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qiān yī tóu xiá牵衣投辖 | 谓拉住客人衣裳,投其车辖于井。形容殷勤留客。辖,古代车上固定车轮的零件。 | 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平生自奉甚约,宾客过从,则牵衣投辖,穷日夕不厌。” |
jiě yī yì rén解衣衣人 | 脱下衣服给别人穿。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
sù yī huà zī素衣化缁 | 缁:黑衣。因灰尘污染,白衣变成了黑衣。形容灰尘极多。 |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衣服类》:“故质改化,曰:素衣化缁。” |
yī guān tǔ xiāo衣冠土枭 | 犹衣冠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卑劣的人。 |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苏楷、高贻休、萧闻礼,皆人才寝陋……河朔人士,目苏楷为衣冠土枭。” |
yī fēng shí zú衣丰食足 | 丰:丰富;足:足够。指衣食充足,生活富裕。 | 明·杨柔胜《玉环记·玉箫叹怀》:“谁似你衣丰食足口头肥。” |
yī shān lán lǚ衣衫褴褛 | 衣服破破烂烂(褴褛:破烂)。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杜预注:“蓝缕:敝衣。” |
yī guān hè yì衣冠赫奕 | 赫奕:显赫光亮。服饰显赫光亮。指达官贵人的显赫气势。 | 唐·杨炯《司兵参军陇西李宏赞》:“李宏门胄,衣冠赫奕。气蕴风霜,心如铁石。” |
bái yī tiān shǐ白衣天使 | 指护士。 | 海岩《堕落人间》:“既然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在救死扶伤时要以二十块钱和一瓶酸奶为前提,既然这一切……” |
duǎn yī pǐ mǎ短衣匹马 | 短衣:短装。古代为平民、士兵等服装。穿着短衣,骑一匹骏马。形容士兵英姿矫健的样子。 | 唐·杜甫《曲江》:“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
hè yī bù wán褐衣不完 | 褐:粗布衣服。连粗布衣服也穿不周全。形容生活困苦。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穀,余梁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 |
yī bù jiě dài衣不解带 | 解带:解开衣带,指脱衣。因事过度操劳,以致不能脱衣安睡。也形容看护病人十分辛劳(多指对长辈)。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7回:“任凭少奶奶衣不解带,目不交睫,无奈大少爷寿元已尽。” |
hé yī ér shuì和衣而睡 | 和:连着。穿着衣服睡觉。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9卷:“那老道人自去收拾,关门闭户已了,来房中土榻上和衣而睡。” |
liè sháng yī chuāng裂裳衣疮 | 撕下自己的衣服,裹扎农民的疮伤。 | |
quē yī shǎo shí缺衣少食 | 衣食不足。指贫穷。亦作“缺食无衣”。 | 明李贽《焚书 复李渐老书》:“即此衣食之赐,既深以为喜,则缺衣少食之烦恼不言而知也。” |
mǐ yī tōu shí靡衣媮食 | 靡:华丽;媮:苟且。身穿丽服,苟且而食。形容富贵的人苟且偷生。 | 《汉书·韩信传》:“众庶莫不辍作怠惰,靡衣媮食,倾耳以待命者。” |
mí yī yù shí靡衣玉食 | 美衣美食。 | 宋·苏轼《六国论·论养士》:“靡衣玉食,以馆於上者,不可胜数。” |
dōng shì cháo yī东市朝衣 | 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谗,“衣朝衣斩东市。”事见《史记·吴王濞列传》、《汉书·晁错传》。后因以“东市朝衣”为朝臣被杀之典。 | 《史记·吴王濞列传》、《汉书·晁错传》载: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谗,“衣朝衣斩东市。” |
yì bèi qún shēng衣被群生 | 衣被:给人衣穿,比喻加惠于人;群生:众生。比喻恩惠广施。 | 宋 欧阳修《夫子罕言利命仁论》:“衣被群生,赡足万类。” |
ruò bù shèng yī弱不胜衣 | 瘦弱得连衣服都承受不了。 | 先秦 荀况《荀子 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 |
zhū yī diǎn é朱衣点额 | 朱:红色。指科举中选。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8卷:“年年科举,岁岁观场,不能得朱衣点额,黄榜标名。” |
jiě yī pán bó解衣盘礴 | 同“解衣般礴”。 | |
zhū yī xiàng hù朱衣象笏 | 朱衣:指主考官;笏: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拿的手板,用作记事。身着红袍,手执牙笏。形容仪态端庄肃敬。 | 唐·韩愈《送殷员外便回鹘序》:“殷侯侑,自太常博士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朱衣象笏,承命以行。” |
yī jià fàn dài衣架饭袋 | 比喻没有能力,干不了事的人。 | 李栋《彩云归》:“对于‘日求三餐,夜求一宿’的衣架饭袋、凡夫俗子来说,佛门也许是个逃离苦海的福地。” |
yī bù zhē tǐ衣不遮体 | 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96回:“后来自己落魄,病在店中,衣不遮体,食不充饥。” |
xī shì cháo yī西市朝衣 | 西市:北京菜市口刑场;朝衣:官员上朝的衣服。比喻忠臣被冤杀 | 东汉·班固《汉书·爰盎晁错传》:“乃使中尉召错,给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 |
zhěng yī liǎn róng整衣敛容 | 整理衣裳,端正仪容。 | 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
jiě yī páng bó解衣磅礴 | 同“解衣般礴”。 | |
yī guān sǎo dì衣冠扫地 | 扫地:比喻破坏无余。指人不重名节,丧尽廉耻。 | 宋·文天祥《留远亭》诗序:“诸酋又族妇抱刘以为戏。衣冠扫地,殊不可忍!” |
yī bù rú xīn,rén bù rú gù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 衣服以新为好,身边相伴的人以原来的为好。 |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
cū yī lì shí粗衣粝食 | 粗:粗劣;衣:衣服;粝:差的;食:事物。形容生活清苦。 | 唐 李翱《左仆射傅公碑》:“夫人粗衣粝食,与兵士妻女均好恶,用助公事。” |
yī guān jǐ jǐ衣冠济济 | 济济:美好貌。形容服饰华丽。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2出:“自来不识恁底,平日我衣冠济济。” |
liàng tǐ cái yī量体裁衣 | 量:计量。根据自己的身体长短来裁衣服。比喻按具体情况办事。 | 《南齐书 张融传》:“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 |
jiě yī tuī shí解衣推食 | 推:让。把衣服脱给别人穿;把食物让给别人吃。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
bù gēng ér shí,bù zhī ér yī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 耕:翻松田土以备播种。不种田却有饭吃,不织布却能穿丝绸。形容不劳而获。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又想起做和尚的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住下高堂清舍,烧香吃茶。” |
bān yī xì cǎi班衣戏彩 | 指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 参见“斑衣戏彩”。 |
niú yī suì yuè牛衣岁月 | 谓贫困的生活。 | 清·曾国藩《送妹夫王五归》诗之四:“织屦辟纑终古事,牛衣岁月即羲皇。” |
hóng yī yǔ shang鸿衣羽裳 | 以羽毛为衣裳。指神仙的衣着。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岩堂之内,每时见神人往还矣,盖鸿衣羽裳之士,练精饵食之夫耳。” |
fú yī ér qù拂衣而去 | 形容很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 |
niú yī duì qì牛衣对泣 |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 《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
yī kuān dài sōng衣宽带松 | 形容人消瘦。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一字字更长漏永,一声声衣宽带松。别恨离愁,变成一弄。” |
yī guān qí chǔ衣冠齐楚 | 冠:帽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那太医衣冠齐楚,气宇轩昂。” |
yī cháng chǔ chǔ衣裳楚楚 | 裳:裙子;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形容穿戴整齐漂亮。 | 《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
suō yī sè shí缩衣啬食 | 指省吃省穿,生活节俭。 | 清 梅曾亮《崔恭人墓志铭》:“母缩衣啬食,区画综理,未尝使大人忧。” |
yī bō xiāng chéng衣钵相承 | 衣钵:僧尼穿的袈裟和盛饭的器皿。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与继承。 | 郭沫若《韩非子的批判》:“韩非书中屡次引用申子,正表明其衣钵相承。” |
bǎo shí nuǎn yī饱食暖衣 | 吃的饱;穿的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
bì yī shū shí弊衣蔬食 | 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俭朴。亦作“弊衣箪食”。 | 《周书·柳虯传》:“弊衣蔬食,未尝到改操。” |
bù gēng ér shí,bù cán ér yī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 耕:翻松田土以备播种;蚕:养蚕。不种田却有饭吃,不养蚕却能穿丝绸。形容不劳而获。 | 汉·桓宽《盐铁论·相刺》:“而无益于理,往来浮游,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
yī jǐn yè yóu衣锦夜游 | 穿了锦绣衣裳在夜间出行。比喻虽居官位,却不能使人看到自己的荣耀显贵。同“衣绣夜行”。 | 《北史 鹿悆传》:“且衣锦夜游,有识不许。” |
yī guān yún jí衣冠云集 | 衣冠:指士人阶层以上的人。达官显宦聚集在一起。 | 明·梅鼎祚《玉合记·还玉》:“丹墀下玉皋星联,绮席上衣冠云集。” |
suō yī jié kǒu缩衣节口 | 指省吃省穿,生活节俭。 | 宋 苏轼《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农民之家,量入为出,缩衣节口,虽贫亦足。” |
yì jǐn guò xiāng衣锦过乡 | 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 《新唐书 于高张传》:“吾乃送公衣锦过乡邪!” |
yī zǐ yāo huáng衣紫腰黄 | 身穿紫袍,腰佩金银鱼袋。大官装束,亦指做大官。 | 明 谢谠《四喜记 帝阙辞荣》:“谁不愿衣紫腰黄,还须虑同袍中伤。” |
jié yī suō shí节衣缩食 | 节:节约;节省;缩:缩减。省吃俭用;非常节俭。 | 宋 陆游《秋获歌》:“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
bì yī lì shí敝衣粝食 | 破衣粗食。形容生活困顿。 | 宋 曾巩《徐复传》:“穷阎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 |
niú yī bìng wò牛衣病卧 | 形容贫病交迫。 | 宋·刘克庄《沁园春·再和林卿韵》词:“便羊裘归去,难留严子;牛衣病卧,肯泣王章?” |
jǐn yī xiù ǎo锦衣绣袄 |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指华丽的衣服。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随即差人,将一包袱锦衣绣袄,与卢俊义穿着,八个小喽啰,抬过一乘轿来,扶卢员外上轿便行。” |
yī bù bù tǐ衣不布体 | 布:展开。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 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衣不布体,食无充肠,幼学三年不蒙师训。” |
diān yī dào shang颠衣到裳 | 同“颠倒衣裳”。到,通“倒”。 | 汉·扬雄《太玄·上》:“次六。升于堂,颠衣到裳,廷人不庆。” |
lǜ yī huáng lǐ绿衣黄里 | 绿、黄:古时以黄色为正色,绿为闲色。以绿色为衣,用黄色为里。旧喻尊卑反置,贵贱颠倒。 | 《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
nuǎn yī bǎo shí暖衣饱食 | 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 先秦 墨翟《墨子 天志中》:“百姓皆得暖衣饱食。” |
yī fēng shí bǎo衣丰食饱 | 丰:丰富;足:足够。指衣食充足,生活富裕。 | 明·无名氏《群仙朝圣》第二折:“你看他衣丰食饱无闲事,齐念禾词大叫呼,端的是壮观皇都。” |
yī guān xù yú衣冠绪余 | 绪余:残余。世家大族的后代。 | 《周书·薛善传》:“与兄忝是衣冠绪余,荷国荣宠。” |
jiě yī bān bó解衣般礴 | 脱衣箕坐。指神闲意定,不拘形迹。后亦指行为随便,不受拘束。 | 战国·宋·庄周《庄子·田子方》:“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蠃。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 |
yī shān lán lǚ衣衫蓝缕 | 衣服破烂。 | 《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
zhū yī diǎn tóu朱衣点头 | 旧称被考试官看中。 | 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
yì xiù zhòu xíng衣绣昼行 | 昼:白天。穿了锦绣衣服在白昼行走。比喻在本乡作官,或富贵后回到故乡。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张既传》:“还君本州,可谓衣绣昼行矣。” |
xíng bù shèng yī行不胜衣 | 衣服都禁受不起,比喻体力衰弱。 | 《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 |
yāo jīn yī zǐ腰金衣紫 | 腰中挂着金印,身上穿着紫袍。指做了大官。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卷二十二:“何不在此处用了些?博得个腰金衣紫,也是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
yī xiāng bìn yǐng衣香鬓影 | 形容妇女仪态娴雅,服饰艳丽。 | 北周 庾信《春赋》:“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唐 李贺《咏怀》诗:“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
gǔn yī xī guī衮衣西归 | 衮衣:古代君王穿的礼服;西:向西;归:回来。立下赫赫战功,官拜高位回来。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新政俟才,宜速铨补,俟东方化洽,当衮衣西归。” |
gǔn yī yǐ guī衮衣以归 | 衮衣:古代君王穿的礼服;归:回来。立下赫赫战功,官拜高位回来。 | 唐·刘禹锡《贺门下裴相公启》:“绣斧既定,衮衣以归。” |
xuán yī dū yóu玄衣督邮 | 督邮:官名。龟的别称。 | 晋·崔豹《古今注·鱼龟》:“龟名玄衣督邮,鳖名河伯从事。” |
bān yī xì cǎi班衣戏采 | 相传老莱子七十岁时穿彩衣作儿戏以娱亲。后以“班衣戏采”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 清·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虽无儿,效老莱,班衣戏采。” |
gǔn yī xiù cháng衮衣绣裳 | 古代天子祭祀时所穿的绣有龙的礼服,形容衣着华丽奢华。 | 《诗经·豳风·九罭》:“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
chèn tǐ cái yī称体载衣 | 称:适合。按照身材剪载衣服。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办事。 | 《南齐书·张融传》:“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 |
zú yī zú shí足衣足食 |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 《敦煌变文集 丑女缘起》:“我佛当日为救门徒六道轮回,犹如舟船,般运众生,达于彼岸。此时总得见佛,今世足衣足食。” |
táng yī pào dàn糖衣炮弹 | 用糖衣裹着的炮弹。比喻反动派用腐蚀、拉拢、诱惑等手段向无产阶级进攻或进行颠覆活动。 | 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49章:“不要中了敌人的糖衣炮弹,被人家拉过去。” |
yī bù yè dì衣不曳地 | 曳:拖。衣服不拖在地上。形容生活俭朴。 | 汉·荀悦《汉纪·成帝纪》:“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著布蔽膝,见者以为童仆,使人问乃知其夫人。” |
yì zhě guān mù衣赭关木 | 赭:赤褐色的囚衣;关:禁闭;木:刑具。指服刑。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 |
shū shí bù yī蔬食布衣 | 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俭朴。 | 《梁书·张嵊传》:“嵊父临青州,为土民所害。嵊感家祸,终身蔬食布衣,手不执刀刃。” |
xiàng tǐ cái yī相体裁衣 | 相:视。量体裁衣,比喻根据实际具体情况而做出计划和行事。 | 清·李渔《巧团圆·认母》:“且把他性情伎俩数说一番,看他做得什么事来,然后相体裁衣,把个地位安顿他便了。” |
bái yī qīng xiàng白衣卿相 |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 宋 柳永《鹤冲天》词:“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
mì yī qiú shí觅衣求食 | 觅:寻找。寻找穿的和吃的。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看你既不是官员赴任,又不是买卖经商,更不是觅衣求食,究竟有什么要紧的勾当?” |
bái rì xiù yī白日绣衣 | 绣:用丝茸或丝线在布上刺成花纹图案。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 汉 应劭《风俗通 怪神 世间多有伐木血出以为怪者》:“(张辽)以二千石之尊过乡里,荐祝祖考,白日绣衣,荣羡如此。” |
jiě yī bāo huǒ解衣包火 | 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 | 《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 |
yī xiāo shí gàn衣宵食旰 | 指天未明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进食。常用以称谀帝王勤于政事。 | 语出唐太宗《执契静三边》诗:“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
zhě yī sè lù赭衣塞路 | 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形容罪犯很多。 | 《汉书·刑法志》:“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 |
bāo yī huǎn dài褒衣缓带 | 褒:阔。宽衣大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 《新唐书·刘知畿传》:“博带褒衣,革履高冠。” |
dàn guàn zhèn yī弹冠振衣 | 整洁衣冠。语本《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后多以喻将欲出仕。 | 语出《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
shí dàn yī cū食淡衣粗 | 吃清淡食物,穿粗布衣服。形容生活清寒俭朴。 | 宋·苏轼《与蒲传正》:“退居之后决不食淡衣粗,杜门绝客。” |
bái yī xiù shì白衣秀士 | 指未曾获得功名的书生。 | 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休道是他,至如吕岩,当初是个白衣秀士、未遇书生,上朝求官。” |
yī shí bù zhōu衣食不周 | 周:齐备。形容衣食缺乏,生活困窘。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七:“我今衣食不周,无力婚娶,何不俯就他家,一举两得?” |
yī dān shí bó衣单食薄 | 衣裳单薄,食物很少。形容生活困苦。 |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例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军队,待遇最为菲薄,衣单食薄,弹药不继,医疗不备。” |
jǐn yī ròu shí锦衣肉食 | 见“锦衣玉食”。 | 明·李东阳《生日邃庵太宰贶以长律用韵自述并答雅怀》:“锦衣肉食非吾乐,藁操冰心岂自坚。” |
wèi míng qiú yī未明求衣 | 天没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 | 《梁书·顾协传》:“伏惟陛下未明求衣,思贤如渴,爰发明诏,各举所知。” |
yī guān mù hóu衣冠沐猴 | 沐猴:猕猴。穿衣戴帽的猕猴。比喻人虚有其表而人品低下。 | 元·汪元亨《朝天子·归隐》曲:“厌襟裾马牛,笑衣冠沐猴。” |
yī jǐn jiǒng yī衣锦褧衣 | 锦衣外面再加上麻纱单罩衣,以掩盖其华丽。比喻不炫耀于人。 | 《诗 卫风 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又《诗 郑风 丰》:“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
féng yī qiǎn dài缝衣浅带 | 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借指儒者。 | 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 |
zhū yī shǐ zhě朱衣使者 | 指科举考试官。 | 明 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
yī jià fàn náng衣架饭囊 | 装饭的口袋,挂衣的架子。比喻没有能力,干不了什么事的人。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