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马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马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quǎn mǎ zhī chǐ犬马之齿齿:年轮。自己的年龄。宋·杨万里《答张子仪尚书》:“今兹犬马之齿,七十有六矣。”
gā qī mǎ bā嘎七马八指毫无条理,乱七八糟老舍《骆驼祥子》:“他就嘎七马八的买回一大堆食物,给他们俩吃。”
mǎ jì zhū sī马迹蛛丝马蹄的痕迹,蜘蛛的细丝。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五回:“明中之暗,正中之侧,侧中之正,草蛇灰线,马迹蛛丝。”
mǎ qián pō shuǐ马前泼水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钱钟书《围城》:“虽然‘马前泼水’,居然‘破镜重圆’。”
mǎ shǒu yù dōng马首欲东谓东归;返回。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栾黡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杨伯峻注:“秦兵在西,东则归矣。”语出《左传·襄公十四年》:“栾黡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杨伯峻注:“秦兵在西,东则归矣。”
zuò sǐ mǎ yī作死马医医:医治。比喻在无可奈何时作最后努力。晋·干宝《搜神记》第三卷:“入门见死马,跳梁走往死马头,嘘吸其鼻,顷之,马即能起,奋迅嘶鸣,饮食如常。”
chē shuǐ mǎ lóng车水马龙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qiú mǎ táng sì求马唐肆唐:原指无壁之屋,引伸为空的;肆:铺子,这里指卖马的地方。到不是停马处去找马。比喻在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寻求自己所需的东西。《庄子·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
zhāo bīng mǎi mǎ招兵买马招收士兵;购买战马。形容组织扩充力量。明 汤显祖《牡丹亭 虏谍》:“限他三年内招兵买马,骚扰淮阳地方,相机而行,以开征进之路。”
lì mǎ wàn yán立马万言倚靠在马旁,马上写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文公集 上太守李端明书》:“唐翰林应长庚之梦,世号谪仙人,立马万言,而文章为天下之法。”
chē zhén mǎ jì车尘马迹指车马行过的痕迹。宋 朱熹《卧龙庵记》:“余既惜其出于荒堙废壤之余,而又幸其深阻敻绝,非车尘马迹之所能到。”
hàn mǎ gōng láo汗马功劳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韩非《韩非子 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
niú mǎ zǒu牛马走指在皇帝前如牛马般奔走的人。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zhǐ lù zuò mǎ指鹿作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昭曰:‘勋指鹿作马,收付廷尉。’”
chí gē shì mǎ持戈试马比喻作好准备,跃跃欲试。《红楼梦》第七九回:“那金桂见丈夫旗纛渐倒,婆婆良善,也就渐渐的持戈试马。“
lǘ tóu bù duì mǎ zuǐ驴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同“驴唇不对马嘴”。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陈正公听了这些话,驴头不对马嘴,急了一身的臭汗。”
nán rén jià chuán,běi rén chèng mǎ南人驾船,北人乘马南方人善于驾船,北方人善于骑马。指各人均有所长。西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
yǒu qián mǎi mǎ,méi qián zhì ān有钱买马,没钱置鞍有钱买一匹马,却没有钱添置马鞍。比喻用钱不当,花得起大钱,却花不起必要的小钱。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1回:“你看这‘有钱买马,没钱置鞍’的事么!有本儿开铺子,倒没有厨柜了。”
zhāo jūn mǎi mǎ招军买马犹招兵买马。元·无名氏《聚兽牌》第一折:“今有汉三公子刘文叔,在白水村兴兵聚义,招军买马。”
lǎo mǎ shí tú老马识途识:认得;途:路。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mǎ bó niú sōu马浡牛溲见“马勃牛溲”。明·王世懋《艺圃撷馀》:“杜子美出,而百家稗官都作雅音,马浡牛溲咸成郁致,于是诗之变极矣。”
ān bù lí mǎ,jiǎ bù lí shēn鞍不离马,甲不离身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dān qiāng dú mǎ单枪独马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清 蘧园《负曝闲谈》第二回:“他横竖是单枪独马,一无牵挂,当下由杭赴苏,寻找了那位帮带。”
xuán niú tóu,mài mǎ fù悬牛头,卖马脯脯:干肉。挂的是牛头,卖的是马肉干。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名不副实。《晏子春秋·内杂篇》:“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县牛首于门,而卖马脯于内也。”
wèn yáng zhī mǎ问羊知马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东汉 班固《汉书 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
dōng fēng shè mǎ ěr东风射马耳射:射出。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guī mǎ fàng niú归马放牛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féi mǎ qīng qiú肥马轻裘裘:皮衣。骑的是好马;穿的是裘衣。形容生活豪华奢侈。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zhú mǎ zhī yǒu竹马之友指儿童时期的朋友。《晋书 殷浩传》:“少时吾与浩共骑竹马,我弃去,浩辄取之。”
fēng qiáng zhèn mǎ风樯阵马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唐 杜牧《<李贺歌诗集>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
liù mǎ yǎng mò六马仰秣形容乐声美妙,连马都抬起头倾听,不吃饲料。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xì mǎ mái lún系马埋轮指敌人进攻时,系住马,埋车轮于地,以示固守不退。语出《孙子 九地》:“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曹操注:“方,缚马也;埋轮,示不动也。”
jiàn ān sī mǎ见鞍思马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明 汤显祖《紫钗记 哭收钗燕》:“休喳,俺见鞍思马,难道他是野草闲花?”
xuán yá lè mǎ悬崖勒马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勒:收住缰绳。元 郑德辉《智勇定齐》:“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补漏迟,抵多少临崖勒马才收骑。”
kāo lún shén mǎ尻轮神马以尻为车而神游。指随心所欲遨游自然。元 刘壎《隐居通议 骈俪三》:“尻轮神马,偏从尘外遨游。”
cái gāo yǐ mǎ才高倚马文才比倚马可待的袁虎还高。形容文思敏捷。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5回:“那秘书员成竹在胸,才高倚马,立刻草成八九百字。”
zhěn gē hàn mǎ枕戈汗马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明·屠隆《昙花记·公子受封》:“念亲恩主德总来难报,须教,枕戈汗马,努力塞云边草,儿时得功成大漠,鹤归华表。”
rén huāng mǎ luàn人荒马乱形容局势动荡不安。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现在又是这么的人荒马乱,交通不方便。”
niú tóu bù duì mǎ miàn牛头不对马面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
chí mǎ shì jiàn驰马试剑跑马舞剑。指讲习武事。驰:快跑。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
lòu mǎ jiǎo露马脚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元·无名氏《陈州粜米》:“这一来只怕我们露出马脚来了。”
bīng huāng mǎ luàn兵荒马乱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quǎn mǎ zhī xīn犬马之心像犬马一样对主人忠心。西汉·司马迁《史记·三王世家》:“臣窃不胜犬马心,昧死愿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
pǐ mǎ yī huī匹马一麾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元·脱脱《辽史》卷五十八:“辽太祖匹马一麾,斥地万里,经营四方,末尝宁居,所至乐从,用此道也。”
xià mǎ wēi下马威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李彪终久是衙门人手段,走到灶下取一根劈柴来,先把李旺打一个下马威。”
liǔ yíng shì mǎ柳营试马柳营:军营。比喻带兵的将领纪律严明。
biān cháng bù jí mǎ fù鞭长不及马腹及:到。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比喻力所不能及。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mǎ féi rén zhuàng马肥人壮壮:强壮。形容军威雄壮,精神抖擞。元·无名氏《射柳棰丸》第一折:“某麾下番兵浩大,猛将英雄,马肥人壮,不时在边抢掳。”
lǘ nián mǎ yuè驴年马月不可知的年月。梁斌《红旗谱》:“严志和听涛他娘说得也有理,又说:‘吞了这口气吧!过个庄稼日子,什么也别扑摸了。即便有点希望,又在那个驴年马月呢?’”
mǎ shòu máo cháng马瘦毛长比喻人境遇穷困,就会显得精神不振的样子。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五祖法演禅师》:“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人贫智短,马瘦毛长。”
ān mǎ láo dùn鞍马劳顿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兴儿,我一路上鞍马劳顿,我权且歇息。”
tiě mǎ jīn gē铁马金戈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宋·李纲《以旧赐战袍等赠韩少帅》诗之二:“铁马金戈睢水上,碧油红旆海山滨。”元·关汉卿《双赴梦》第三折:“忆当年铁马金戈,自桃园初结义,把尊兄辅佐。”
dān shū bái mǎ丹书白马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颜师古注:“白马之盟,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
sī mǎ zhāo zhī xīn司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高贵乡公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lù yáo zhī mǎ lì,sh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结交警语》:“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qiān jūn wàn mǎ千军万马有千军万马。形容人很多;势力强大。《梁书 陈庆之传》:“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mǎ mǎ hǔ hǔ马马虎虎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
mǎ dào chéng gōng马到成功战马一到阵前就取得胜利。形容迅速取得成就。元 张国宾《薛仁贵》楔子:“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bīng huāng mǎ luàn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明 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慌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
mǎ kōng jì běi马空冀北伯乐将冀北之良马搜选一空。比喻执政者善选贤才,无所遗漏。唐·韩愈《送石处士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zǒu mǎ guān huā走马观花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走:跑。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zhū sī mǎ jì蛛丝马迹蜘蛛丝;马蹄痕。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蛛丝:蜘蛛丝;马迹:马蹄印。唐 杨筠松《龙经 武曲星》:“抛梭马迹,蛛丝长,梭中自有丝不断。”
róng mǎ kǒng zǒng戎马倥偬形容军务繁忙。戎:古代兵器的总称;戎马;借指军事;倥偬;事多;繁忙。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然至于戎马倥偬,大势已烈,只手难撑,不得不以一死报国家。”
qiú mǎ shēng sè裘马声色衣轻裘,乘肥马,醉心歌舞,迷恋女色。谓贪图享受,生活糜烂。明 归有光《宋史论赞 诸王总论》:“宋诸王咸以文雅自饬,工笔札,喜《诗》《书》,不专溺于裘马声色之间,盖其风流自上被之也。”
yī mǎ dāng xiān一马当先策马走在最前头。比喻走在领先位置;起带头作用。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雷震等将簇拥左右。”
bīng qiáng mǎ zhuàng兵强马壮兵力强盛;马匹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有时也比喻其他的队伍力量强大。《新五代史 杂传十三 安重荣传》:“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jū mǎ jīn niú裾马襟牛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亦作“襟裾马牛”。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gē bó shàng zǒu dé mǎ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
mǎ shàng fáng zi马上房子指当面赞成,背后反对。明 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 登坛口授》:“何谓‘马上房子’?只是眼前奉承过去,心中已不然其言。”
mǎ bù tíng tí马不停蹄停蹄:止步。马跑起来不停歇。形容人的行动急促或连续不断地进行工作。元 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赢的他急难措手,打的他马不停蹄。”
xī lǐ mǎ hǔ稀里马虎不认真,马马虎虎。
liū xū pāi mǎ溜须拍马比喻讨好奉承。浩然《艳阳天》第128章:“跟在李乡长的屁股后边,溜须拍马,可神气啦。”
niú tóu mǎ miàn牛头马面佛家语;指阎王手下的两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面像马。现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楞严经》:“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矟,驱入城门。”
sàn mǎ xiū niú散马休牛《书 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后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牛”。《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
hài qún zhī mǎ害群之马危害马群的坏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宋 刘安世《尽言集 应诏言集》:“恣其毁誉;如害群之马,岂宜轻议哉!”
dà mǎ jīn dāo大马金刀①形容豪爽,气派大。②形容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姑娘大马金刀的坐在上面,反眉一皱,说:‘你怎么这么俗啊?起来!’”
chē gōng mǎ tóng车攻马同攻:坚固精致;同:齐聚。战车坚固,战马整齐。形容军容极盛。《诗经·小雅·车攻》:“我车既攻,我马既同。”
quǎn mǎ liàn zhǔ犬马恋主喻臣下眷怀君上。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踊跃之怀,瞻望反侧,不胜犬马恋主之情。”南朝·宋·鲍照《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狐涂怀窟志,犬马恋主情。”
sī mǎ zhāo zhī xīn,lù rén jiē zh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shòu tóng léi mǎ瘦童羸马羸:瘦弱。体弱的儿童,瘦弱的马匹。比喻力量单薄。《南齐书·伍乔传》:“诗词寒苦,每有瘦童羸马之叹。”
mǎ gé guǒ shī马革裹尸革:皮;皮革;裹:包。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fēi lǘ fēi mǎ非驴非马不是驴;也不是马。形容走了样;什么也不像;不伦不类。东汉 班固《汉书 西域传下 渠犁》:“驴非驴,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骡也。”
mù niú liú mǎ木牛流马木制的牛马形体、可行走的运输器具。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fàng niú guī mǎ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yě mǎ chén āi野马尘埃野马:状如野马的云。云气灰尘。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
lǎo mǎ sī fēng老马嘶风嘶:马叫。马老了但雄风犹在,鸣叫的声音还很雄壮。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这位舅太太也算就得个‘老马嘶风,英心未退’了!”
chē mǎ fú còu车马辐辏辐辏:形容人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车毂上一样。指车马集聚拥挤。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两旁歧途曲巷中,有无数的车马辐辏,冠盖飞扬,人往人来,十分热闹。”
quǎn mǎ zhī mìng犬马之命命:生命。对自己生命的谦称。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
lóng shén mǎ zhuàng龙神马壮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欧阳山《苦斗》四六:“那时候,一个个青年人都是龙神马壮,气吞牛斗,争论起世界国家大事来,都是口若悬河,当当不断,慷慨激昂,谁也不让谁。”
wǔ huā shā mǎ五花杀马毛色凋落的马。比喻年老体衰。
quǎn mǎ zhī bào犬马之报愿象犬马那样供人驱使,以报恩情。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吕布至死也不忘大德,当效犬马之报。”
dé mǎ shé zú得马折足见“得马生灾”。典出《淮南子·人间训》。见“得马生灾”。
yī yán chū kǒu,sì mǎ nán zhuī一言出口,驷马难追驷马:四匹马拉车。话说出了口,就是四匹马拉车也难追回。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宋·欧阳修《笔说·驷不及舌说》:“俗云:一言出口,驷马难追。《论语》所谓‘驷不及舌’也。”
yī yán jì chū,sì mǎ nán zhu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驷马:古时用四匹马拉一辆车。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的车也追不上;形容话已说出口;没法再收回。也作“一言出口;驷马难追”或单作“驷马难追”。元·李寿卿《伍员吹萧》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反悔之理。”
xǐ bīng mù mǎ洗兵牧马洗擦兵器,喂养战马。指做好作战准备。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佑元年》:“吾洗兵牧马,坐食转输,温饱有余。”
héng dāo yuè mǎ横刀跃马犹言横戈跃马。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上元帅白从辉横刀跃马,望南阵冲来。樊爱能、何徽抵敌不住,弃战回马而走。”
róng mǎ kǒng zǒng戎马倥傯指在战争中军务紧迫繁忙。
qīng sī bái mǎ青丝白马南朝梁普通年间,“有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其后侯景作乱,乘白马以青丝为缰,兵皆青衣,从寿春进军建康。见《梁书·侯景传》、《隋书·五行志上》。后因以“青丝白马”指作乱的人。南朝·梁·普通年间,“有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其后侯景作乱,乘白马以青丝为缰,兵皆青衣,从寿春进军建康。见《梁书·侯景传》、《隋书·五行志上》。
huáng mén fù mǎ黄门驸马黄门:宫庭禁门,后成为官署名;驸马:转指皇帝女婿。汉代掌管皇帝出行车马的官。指依靠婚姻而上的人。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
jǐn róng xuán mǎ仅容旋马指住宅地方狭小。《宋史·李沆传》:“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