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孟子、荀子先哲们对耻的知见很清澈,“行己有耻”,“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不知羞耻,乃不能成*”。
2.平居环堵自安,南面王不易真乐,怕什么贱役?陛下怎能贵臣?怎能贱臣?禄不以道,虽万钟不受,独行己志,虽箪食不厌,陛下怎能富臣?怎能贫臣?
3.责人之非,不如行己之是;扬己之是,不如克己之非。
4.你的芳名己被载入幸运手册,你的容貌己被刻入快乐之眸,你的言行己被纳入平安之途,你的手气己被列入财运之卷,从今起,幸运祝你,快乐捧你,平安保你,财运眷你,祝你幸福每一天!
5.儒家君子“行己有耻”,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有尊严,不会去做贬损自我尊严的事情而让自己感到耻辱。
6.行己有耻、心地坦诚、外修内炼、夙夜奉行。
7.凡晋人之立身行己,接物应务,诠衡人物,进退道术者,其精神态度,亦胥视此矣。
8.庸医杀人,医术浅陋,却又狂妄自大,孤行己见,误认性命。
9.我们满怀激情,我们理性从容!让我们携起手来,立身行己,为捍卫我国合法主权做出自己的贡献!
10.“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固吾人立身行己之大要也。
11.孔子认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一个志士仁人,必须关注德行,“行己有耻”,即对自己的行为有羞耻之心,有道德感、荣誉感。
12.“行己有耻”,是孔子在《论语·子路》篇中的一句名言。
13.在术业有专攻的同时,他们也是行己有耻、修身守道的楷模。
14.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
15.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16.幽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17.“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昨天,广州珠岛宾馆回荡着孩子们朗朗的诵读声。
18.行己须先诚实,只如书帖言语之类,不情缪敬,尽须削去,如未尝瞻仰而言瞻仰,未尝怀渴而言怀渴,须尽去之,以立其诚。
19.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事要么使我们变成更甜蜜、美好和高贵的男人或者女人,要么让我们变得更加严峻、到处找碴,偏行己路。
20.其一为《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论》,慨叹国家没有人才。
21.傲慢又可以细分为傲与慢两种表现,所谓“人君行己,体貌不恭,怠慢骄蹇,则不能敬万事,失在狂易,故其咎狂也”。
22.韩愈说:"君子要处心有道,行己有方。"我又怎会趋炎附势呢?
23.大凡非常可怪的议论,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也不敢说,说了以后,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
24.因为他们都是读书人出身的士大夫,士大夫为人处事的特点是“行己有耻”,遇沮而退,而不是没脸没皮,忍耻求进,潜身缩首,苟图衣食。
25.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