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造句


1.虽然袁隗的死和袁绍进兵有些关系,可如果董卓真正忌惮袁隗的家世,即便袁绍打到洛阳城门下,袁隗也能安如泰山。

2.结果不言自明,袁绍和公孙瓒暂时合作了。

3.袁绍重整兵马,在界桥大败公孙瓒,大将鞠义还射杀了公孙瓒的冀州刺史严纲。

4.袁绍不达大体,恐惧出奔,非有它志。

5.袁绍不达大体,恐惧故而出奔,非有他志也。

6.袁绍公卿子弟,纨绔膏粱;张邈东平长者,糊涂迂腐;孔伷清谈高论,纸上谈兵,打起仗来全都不是您董相国的对手。

7.公元198年,袁绍亲领大军围攻易京,总算把幽州拿下了。

8.看着敖烈白马金甲的鲜亮形象,袁绍的嘴角泛起一丝苦涩,此时此刻,在敖烈的面前,袁绍就好像是一个叫花子,和敖烈相比,判若云泥。

9.想想也是,身为阉宦之后的曹操家底自然无法和四世三公的袁绍相比了,得了徐州这个粮仓后还是缺粮,可见世家的势力有多么庞大。

10.然而此战对曹军来说乃背水之战,不胜则死,因此曹军将士个个奋勇厮杀,最终击败来犯的袁绍军。

11.如果袁绍大军不出昏招的话,想要获胜还是很有希望的……不过想想袁绍大营中那些谋士们的性格嘛,恐怕想要赢兵微将寡的曹操,很难。

12.一身华胄的袁绍焦急的在屏风外踱步,颜良则一脸愧色的跪在他面前。

13.如此,不仅可以防微杜渐,省得那袁隗和袁绍里应外合,也还可令那袁绍痛失亲人,在心情悲痛,失了分寸。

14.若袁绍占据优势,孙策或许还不会出兵北上,说不得还会暗助曹操。

15.曹军在延津佯动,使袁绍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对策。

16.虽然是一代枭雄,但曾和袁绍一起在何进手下做过谋士,因此也给他排名,曹操是一代枭雄一代奸雄,当然是诡计多端。

17.袁绍闻言,先是喜上眉梢,待听得赵子龙又在谷中,当下一愣,问道:“吾军四面劫围,彼又是如何突入谷中的?”。

18.这二人再无顾忌,彻底光着膀子嗯嗯啊啊疯狂搅基,这才有了著名的官渡之战,当然,最后菊花失守的是袁绍。

19.就连扶墙摸壁,懦弱无能的官二代袁绍都能坐拥数个郡县。

20.郭嘉说,袁绍这个人多端寡要,见事迟,得计迟,不要怕。

21.此时,也唯有希望自己以进为退这一招有用,袁绍不会夺走自己这两个好不容易得到的人才。

22.袁绍并非不懂得人才的重要性,也曾经学着像周公那样,“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23.事情是这样的,本来白马之战颜良是由张辽关羽先登突击刺死的,然后曹操迁徒白马的百姓,袁绍部渡河追击占领白马、延津,至延津南。

24.关羽暂依曹营期间,逢袁绍大将颜良攻曹,进兵白马坡,所向无敌。

25.袁绍军渡河追击曹军,曹操在延津南用辎重诱敌的计策大破袁绍军,斩杀文丑,还军官渡,袁绍军进保阳武,关羽回归刘备阵营。造 句 网

26.因此,杨赐与袁逢是儿女亲家,而杨修就是袁逢之子袁基、袁术的外甥,其实也是袁绍的外甥。

27.在关键时刻,袁军虽然士气还很旺盛,但是袁绍却与其重臣违忤不睦;曹营尽管人心有些惶悚,然而曹操则能与其心腹同舟共济。

28.前身原本是跟着袁术混,现在突然投靠袁绍,而且又是以一副阿谀谄媚之徒的面孔展现在众人眼前,就算是袁绍的弟弟,也根本的不到重用。

29.最大的隐患在于,黄巾军乃全民公敌,如果锋芒毕露,西边袁绍曹操和北边的公孙瓒,任何时候要大军压境,都随时出师有名。

30.吕布虽曾刺董,但其背主求荣之举,屡见不鲜,袁绍,虽有四世三公累累盛名,但观其心志,竟有不臣之意,而曹操,虽为丞相,其所行乃是王莽之举。

31.郑氏乘其不意,抽其腰刀便欲自刎,张郃急止之,遂答应至袁绍处代为求情。

32.刘备逃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投奔袁绍,逐渐收集溃散的残兵败将,成为袁绍大举攻曹的力量。

33.综计吕布短促的一生,他起码投靠过七位主人:丁原、董卓、王允、袁术、袁绍、张杨、刘备。

34.冷不防后院断垣处跃出一人,弓弦半张,寒森森的三棱箭镞直指袁绍:袁公稍等。

35.汉制封侯者皆可自称为孤,袁绍封爵邺侯食邑五千余户,又雄踞河北四州之地,以其今日之地位称孤道寡倒也没有多少人敢轻易指责他。

36.麹义自视甚高,不满韩馥庸懦,是以准备借韩馥人头及邺城以献给袁绍,虽然料到潘凤是块硬骨头,但是没料到竟然会有人千里前来支援。

37.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出身于“四世五公”。

38.曹操偷袭乌巢,袁绍从郭图之计,命高览、张郃率兵劫曹营,遭埋伏兵败,惧罪而降于曹操,被封为偏将军、东莱侯。

39.袁绍协迫韩馥,遂领冀州牧,卑辞厚币招揽田丰,田丰以王室多难,志存匡救,乃应命以为别驾。

40.之后,董卓杀死刘辨,逼死何太后,并且杀害了朝廷一些王公大臣,比如袁绍在京城的所有亲眷。

41.袁绍闻知,急忙派兵救授,曹操左右见‘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

42.袁绍为私为公,都应该全力以赴,灭杀董卓,为国报仇,为家雪恨,然而他不率先杀敌,迁延日月,保存实力。

43.不知道是修养交好,还是袁绍隐忍十足,只见他沉着脸,重重的哼了一声,甩袖离开。

44.斩黄巾、平鲜卑、破袁绍、灭袁术……开创万世流芳的皇图霸业!

45.雄才大略的曹操,仁义无双的刘备,好谋无断的袁绍,勇猛盖世的孙策,霸气无匹的吕布,不败神话的赵云,更兼有传说中的神秘人物。

46.曹操当时不愿得罪袁绍,把大将军位让给袁绍。

47.不久,袁尚旧病复发,袁绍爱子心切,竟领中、后两军返回邺城,给其子看病。

48.赵云面对袁绍的弓箭手矢如雨下,毫发不伤;面对周善的军士放箭,以枪拨之,纷纷落水。

49.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

50.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於官渡,将渡江北袭许。

51.袁绍渡河,追至延津南,遣刘备、文丑挑战,曹操勒兵击之,斩文丑。

52.唯有天和,相国挟天子以令天下,袁绍等反贼虽叛,却不敢违天子之意。

53.当赵云揣测出袁本初的险诈用意后,众人的额头上不禁都留下滴滴的冷汗,袁绍为人的险恶实在是不能用言语来形容了,先是表面上给予你一切帮助,只需要一点回报。

54.五年,袁绍渡河兵至延津,使文丑与刘备挑战,曹操以辎重就道饵敌,文丑兵乱,遂**击破而死。

55.袁绍只觉得自己都快被所气爆了,这帮诸候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闻功则喜,闻过则责,出谋划策未见有人,落井下石更是大有人在。

56.此时,曹操闻悉谋士田丰劝冀州牧袁绍趁虚袭取许都(今河南许昌东),欲迎献帝号令天下,立即从穰城解围撤退。

57.遂不听劝告,一意疾驰而去,袁绍杵在当地,叹恨不已。

58.事实证明我们当初的决策是多么的正确,袁绍在经历官渡之战后一厥不振,气愤填膺的他不到三年就死在了幽州。

59.曹操北救,以荀攸计分兵渡河,引袁绍西应,自率轻兵掩袭白马,颜良仓猝逆战,遂被关羽击斩。

60.对此,***同志曾告诫干部说,不要学袁绍,“袁绍这个人多端寡要,多谋难断,见事迟,得计迟。

61.上个月,僭号天子,陷入多方势力围攻的伪帝袁术终于死了,欲前往青州,寻求袁绍庇护的他被刘备截击,最终死在了他的老地方寿春。

62.收冀州人才为袁绍自己所用,广平沮授为奋武将军,让他监护诸将,宠遇甚厚。

63.建安五年,于黄星见之,岁五十年矣,而武帝破袁绍,天下莫敌。

64.孙坚见高云不搭茬儿,站起身来,冲袁绍抱拳道:“孙坚不才,原为前部先锋,前去虎牢关挑战!”。

65.比如袁绍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他振臂一呼,马上就拥有了极强的实力。

66.官渡之战,田丰再议据险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敌策略,乃至强谏,被袁绍以为沮众,械系牢狱。

67.孤知袁绍为人,志大才疏,色厉胆薄,妒贤嫉能,缺少威信。

68.袁绍色厉胆薄,外宽内忌,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则忘命,非英雄也。

69.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70.原来这胡昭曾去冀州躲灾过,可惜他早看出了袁绍此人难成大事,好谋无断,嫉贤妒能,于是便不鸟袁绍的登门请贤,逃回老家了。

71.袁绍起义,卑辞厚币以招致丰,丰以王室多难,志存匡救,乃应绍命,以为别驾。

72.就在所有人在心里头品咂时,司隶校尉袁绍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执金吾一职事关重大,宜选贤任能,唯德才兼备者,方可胜任。

73.自从董卓构乱以来,豪雄并起,跨州连郡,不可胜数;曹**诸袁绍,名微众寡,乃竟并吞袁氏,转弱为强,虽赖天时,亦借人谋。

74.袁绍就特别喜欢胡床,在邺城的府中就备了一套,每次议事他就坐在胡床上,其它人依旧是在坐席上跪坐。

75.想那袁绍数万大军屯驻河内,缺衣少粮,要不是将军仁厚时常接济他们,恐怕早已经是饿殍遍野。

76.官渡一败,河北文武官员战死无算,然凭着袁家五世三公的底蕴以及遍布大汉各地的门生故吏的福泽,袁绍帐下又聚集了一批各地的英杰才俊。

77.曹操还欲再劝袁绍发兵,袁绍死活不同意,众人也是心急封赏纷纷赞同袁绍暂不发兵先行按功行赏。

78.袁绍出身高贵,对文章典籍十分熟稔,董卓乱政前,他在洛阳,来往的宾客多为世家华族,众人谈起典故以古讽今,无不如数家珍。

79.可能是考虑到自己无显赫的身世背景,况且袁绍手下良将如云,较难会受重用,于是就率领当地的一些义勇兵投靠了公孙瓒。

80.郭嘉却力排众议说道:“袁绍现在注意力都放在了冀州,正在和公孙瓒拼的死去活来,不会在意许都的。

81.他扪心自问,自度一个小小的渤海已经容不下袁绍了。

82.袁绍虽然表面上很是平静,可是心底很是焦急,原本想着今天和圣上谈一谈的,没想到圣上居然开头炮就朝着王明轰去,这让袁绍始料不及。

83.而袁绍之弟——淮南袁术,亦兵粮足备,寡夺玉玺,名号仲家,置公卿,祠南北郊,属狼子野心也。

84.武将不用多说,都想阵前立功,文官却有几个惧怕袁绍势大,在那里犹犹豫豫,不过见刘艺决心甚大,知道事在必行,也不敢再多说。

85.袁绍虽长在贵胄之家,但也颇经坎坷,对人情世故也有相当见解,每日里的案牍劳形让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脑袋,这些武人心里头的小九九又如何能骗得了极具城府的他。

86.吕布先投靠袁术,但因袁术不满他自恃有功而十分骄恣、恣兵抄掠,所以被拒绝,于是吕布改投袁绍。

87.袁绍以亲疏定是非,赏罚不明;公是非分明,赏罚有道,此文胜九也。

88.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

89.不远处的袁绍更是冷眼旁观,不咸不淡地喊了句:“公路小心。

90.袁绍很不爽,以前可没发现孙坚如此不识时务,端的是不当人子。

91.吊桥放下,城门开启,袁绍率军冲杀出来,丁原人马后退一射之地扎住阵脚。

92.河北袁绍,虎踞四州,兵精粮足,文臣如云,猛将如雨,可确偏偏败给了弱于自己的曹操,落得个兵败吐血而亡的下场。

93.袁绍是四世三公的高门子弟,年青时候飞鹰走马、强抢民女,无所不为。

94.当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立即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去寻刘备。

95.原来那个英俊威武,气势不凡的人就是四世三公,门吏遍天下,势倾朝野的官宦世家出身的袁绍袁本初,传闻袁绍生得英俊威武。

96.袁绍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

97.我儿时好友袁绍坐拥百万,冀州乃帝王之资,兵器钱粮甲於天下,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冀州军更是天下虎狼之师,有猛将颜良文丑坐镇於此,天下有何人敢小视之。

98.数曾献计于袁绍,绍不从,因此托疾在家。

99.袁绍自少喜结交当时上层社会的豪爽之士,少年折节下士,知名当世,文武双全,英气勃发。

100.袁绍字本初,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宦官皆恶之。


※ "袁绍"造句稿文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