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秦观的诗 > 还自广陵

还自广陵

[宋代]:秦观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

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水响一齐飞。


“还自广陵”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冷天里,水鸟为了暖和挤在一起,十几只几百只一起,在快要落山的太阳光下游戏。路上的人走来走去,它们都不躲开,忽然听到水里哗啦一声响,它们吓一跳,“轰”的一下一齐飞了起来。

注释

还自广陵:这是作者从广陵回家乡高邮的路上写的诗。广陵,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

相依:挤在一起。

落晖:西下的阳光。

过尽:走光,走完。

“还自广陵”鉴赏

赏析

山水诗除以情景相生见长外,还得有味,有趣味。水鸟哄飞,是常见景,但秦观这首诗写得声色兼备、生趣盎然,非常巧妙地写出春的信息。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开头两句既自然清新,又生动传神。“依”、“戏”二字,把水鸟天真烂漫之姿,表现得真是惟妙惟肖。它们仿佛不是一群鸟,而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在相戏打闹。晚霞抚摸着它们,它们也正在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给它们安排的和谐、安逸、自由的生活,这种物物相亲的情景,令人羡慕神往。

这两句的艺术技巧是相当娴熟的。“寒”有冷意,“相依”是静态,这是一幅表现静态美的画面;“戏”是动态,“落晖”却有暖意,这又是一幅表现动态美的画面。但这二者又不是割裂的而是浑然一体的。一部分水鸟在“自相依”,另一部分水鸟却在“十百为群”地嬉戏,这种合而有分,分而有合的状态,这种动静相宜的情调,正是自然界每时每刻所呈现的生动而实在的面貌。这一组画面是采用白描手法,点出了早春时令、晚霞中水鸟的安闲。

“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水响一齐飞”,这是精彩传神之笔。从形式上看,第三句是前两句的承续,但又是为第四句蓄势,“不起”,正是为“起”作准备的。从表现水鸟的动势上看;诗人是有意按照由安静到微动(“戏落晖”)再到喧动(“一齐飞”)的顺序步步演进的;从所表现的声音的频率上看,则是按照由静场(“自相依”)到轻响(“戏落晖”)再到骤响(“冰响一齐飞”)的层次把音阶步步增高的。动态和声态同步进行,丝丝入扣,配合默契。最后,在第四句融为一体,把全诗的意境推向高潮。

意境上看,前面描绘出落晖,后面冲飞入天,融人晚霞,更为壮美。这里,既有绘画美,又有色彩美,更因群鸟齐飞,呱呱乱叫,传送出声态美。真是景象飞动,诗趣盎然。

秦观简介

宋代·秦观的简介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秦观的诗(20篇)

猜你喜欢

淮村兵后

宋代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博浪沙

元代陈孚

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惊摇。

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人间铁未销。


七哀诗三首·其一

两汉王粲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委身 一作:远身)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柯敬仲墨竹

明代李东阳

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

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


幼女词

明代毛铉

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


之零陵郡次新亭

南北朝范云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唐代捧剑仆

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

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


京师得家书

明代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塞上

宋代柳开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续小娘歌十首(选二)

金朝元好问

其 一

山无洞穴水无船,单骑驱人动数千;

直使今年留得在,更教何处过明年。

其 二

雁雁相送过河来,人歌人哭雁声哀;

雁到秋来却南去,南人北渡几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