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失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失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zhāng huáng shī cuò张惶失措见“张皇失措”。巴金《秋》十一:“枚张惶失措地往四处看。”
zhēng jī shī yáng争鸡失羊比喻贪小失大。汉·焦延寿《易林》卷八:“争鸡失羊,亡其金囊。”
jīng huáng shī cuò惊惶失措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唐 李百药《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sài wēng shī mǎ塞翁失马边塞一老人丢失一匹马;后此马归来;并带回一匹骏马。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但从长远看;也许会得到好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shī bài zhě chéng gōng zhī mǔ失败者成功之母母:先导,根源。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取得胜利。毛泽东《实践论》:“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huàn dé huàn shī患得患失患:忧虑。没有时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恐怕失去。指对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jīng huāng shī cuò惊慌失措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zhāng huáng shī cuò张徨失措见“张皇失措”。朱自清《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这突然的袭击使我张徨失措。”
dé shī zài rén得失在人指人生的胜利失败就取决与本人的努力与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唐·陈子昂《与韦王虚己书》:“仆尝窃不自量,谓以为得失在人,欲揭闻见,抗衡当代之士。”
yī zǐ shī zhāo,mǎn pán jiē shū一子失着,满盘皆输着:下棋落子。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关键性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李欣《老生常谈·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一子失着,满盘皆输,这是有的。”
gù cǐ shī bǐ顾此失彼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繁多;无法兼顾全面。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jīng kǒng shī cuò惊恐失措措:安排。害怕得脸都变了色。都德《柏林之围》:“我和他惊恐失措地互相看着。”
qiáo sū shī cuàn樵苏失爨虽有柴草,却无米为炊。指非常贫困。清 吴伟业《偶成》诗之十二:“冠栉懒施高枕,樵苏失爨清淡。”
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智者:聪明人;虑:思考,谋划;失:差错。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zhōng liú shī zhōu,yī hú qiān jīn中流失舟,一壶千金壶:匏:一种瓜,形似葫芦,佩带在腰间可以渡河,南方称为腰舟。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宝贵。《鹖冠子 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物使然。”
chàng rán ruò shī怅然若失怅然:失意;懊恼。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丧;好像丢了什么似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牛成章》:“主人视其里居、姓氏,似有所动,问所从来。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
liú luò shī suǒ流落失所流转沦落,没有安身的地方。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单符郎全州佳偶》:“吾至亲骨肉流落失所,理当收拾,此乃万不得已之事。”
mào lǐ mào shī冒里冒失过分地随便对待。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回:“这粉嫩的手,怎的冒里冒失,捏他一把!”
yán duō shī shí言多失实所说的话多数不符合事实。《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平话》下卷:“宋齐丘不欲唐主割地,谓李德明轻佻,言多失实。”
wáng hún shī pò亡魂失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qióng tōng dé shī穷通得失穷:不得志;通:畅达。遭遇的坎坷与顺利,利益的得与失。指人生遭遇。清·胡泉《<聊斋志异>续题》:“快平生,穷通得失,悲欢笑骂假荒唐。”
duó jǐ shī qī度己失期估计己经误了期限。
jīng huáng shī cuò惊皇失措同“惊惶失措”。
lì hài dé shī利害得失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豪杰传》第四回:“我虽然素有是志,可恨自己学问太浅,不能够把那利害得失,详详密密说将出来,感动大众,所以稽延至今,甚为憾事。”
bài jì shī jù败绩失据指事业失败而无所凭依。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贤良续刻第三则》:“历数世,未尝有败绩失据之过。”
jiāo bì shī zhī交臂失之交臂:胳膊碰胳膊。胳膊相碰;擦身而过。指当面错过或失掉好机会。庄周《庄子 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guǐ dé guǐ shī佹得佹失佹:出于偶然的。指得失出于偶然。王闿运《铜官行寄章寿麟题旧感图》诗:“凭君莫话艰难事,佹得佹失皆天意。”
jǔ cuò shī dàng举措失当举措:举动、措置;失当:不恰当。举动安排不得当。先秦 管仲《管子 禁藏》:“举措失当,众民不能成。”
shī zhī jiāo bì失之交臂交臂:胳膊碰胳膊。指双方擦肩而过。形容当面错过机会。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
shī hún sàng dǎn失魂丧胆形容极度恐慌。巴金《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他那四方脸、紫红脸膛、宽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贯长虹的英雄气概,使得那一群脱离了大队的英国皇家军失魂丧胆。”
rú yǒu suǒ shī如有所失好象丢失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安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宋 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
zì wǒ dé zhī,zì wǒ shī zhī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从我手里得到的东西,又从我手里失去。比喻兴败无常或得失相抵。《梁书·邵陵王纶传》:“高祖叹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shī hún dàng pò失魂荡魄形容心意烦乱,精神恍惚。《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严蕊]乃是个绝色的女子。一应琴、棋、书、画、歌舞、管弦之类,无所不通……所以人见了的,没一个不失魂荡魄在他身上。”
àn rán shī sè黯然失色黯然:昏暗的样子;失色:失去光泽。原指心情沮丧;脸色难看。形容相比之下显得暗淡无光。有时也形容心情不好。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顿使《会真》、《长恨》等篇黯然失色。”
zhì zhě qiān lǜ,huò yǒu yī shī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旧唐书 宇文融传》:“臣闻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愚夫千计,亦有一得。”
mào shī guǐ冒失鬼言语、举动鲁莽、轻率的人。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十回:“冒失鬼!京城地面容得你撒野?”
shī zú luò shuǐ失足落水脚一滑跌入水中。比喻一时受诱骗而行为堕落。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87回:“想是那位客官夜间出来小解,失足落水,或是有的。”
jiāo bì xiāng shī交臂相失犹言交臂失之。唐·冉元一《薛刚墓志》:“齐体合欢,交臂相失。”
shī jīng luò cǎi失精落彩指没精打彩。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四折:“许佳期无处追寻,走海上失精落彩。”
jìn tuì shī jù进退失据据:依据;凭借。前进、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安身;亦指进退两难。宋 陈亮《谢安比王导》:“温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故气不足以决之,而进退失据。”
wǎng rán ruò shī惘然若失心里总不大自在;好像失掉什么东西似的。惘然:失意的样子;若:好像。宋 洪迈《夷坚志》:“次日,彷徨于案间,惘然如失。”
shuǎng rán ruò shī爽然若失爽然:主意不定的样子;若失:象失去依靠。形容心中无主、空虚怅惘的神态。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论》:“读《服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qián rén shī jiǎo,hòu rén bǎ huá前人失脚,后人把滑比喻吸取人家失败的教训,小心谨慎,免得再失事。明 何孟春《馀冬序录摘抄》第六卷:“今世俚语:‘前人失脚,后人把滑’,即汉谚“前车覆,后车戒‘之义也。”
zuò shī jī yí坐失机宜白白地失掉机会。清·昭梿《嘨亭杂录·木果木之败》:“兵家之事,宜于乘锐直进。若不审敌势,坐失机宜,使兵心至于溃败。虽欲振起,不易得也。”
wǎng ruò yǒu shī惘若有失惘:失意。神情颓丧,好像失去所爱所恋的样子。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精散思越,惘若有失,非敢羡宠光之休。”
shòu líng shī bù寿陵失步《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后以“寿陵失步”比喻仿效不成,反而丧失了固有技能。《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寿陵馀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shī dào guǎ zhù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做事违反正义的人,一定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shī zhī dōng yú失之东隅早上丢失了(晚上又收回来);比喻开始失败(最后取得成功)。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běi sǒu shī mǎ北叟失马比喻祸福没有一定。《旧唐书 萧瑀传》:“太宗尝从容谓房玄龄曰:‘萧瑀大业之日,进谏隋主,出为河池郡守。应遭剖心之祸,翻见太平之日,北叟失马,事亦难常。”
máng rán shī cuò茫然失措心中迷惑,不知怎么办才好。《宋史·夏国传》:“种谔在绥德节制诸军,闻夏人至,茫然失措,欲作书召燕达,战怖不能下笔。”
sài wēng shī mǎ,yān zhī fēi f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病玉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眼前不信俺的话也罢,到了日后,才觉得俺不是说笑话哩。”
xī zhǐ shī zhǎng惜指失掌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南史 阮佃夫传》:“佃夫拂衣出户,曰:‘惜指失掌邪?’”
báng huáng shī cuò仿徨失措指心神不宁,举动失常。
chéng bài dé shī成败得失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步骘传》:“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
yuán míng shī shí缘名失实缘:循沿。从事物表面的名义出发去探求事物,没有得到事物真实的本质。宋·苏轼《震奎阁碑》:“汉明以察为明,而梁武以弱为仁,皆缘名失实,去佛远甚。”
sàng shēn shī jié丧身失节身受污辱,失去节操。鲁迅《小说旧闻钞·红楼梦》:“以妙玉之孤洁而横罹盗窟,并被以丧身失节之名,……并加以嗜利受赇之谤,作者盖深痛之也。”
liú yí shī suǒ流移失所犹言流离失所。《清史稿·世祖纪》:“自后有流移失所甘心投诚者,有司礼送京师,加恩畜养。”
wàn bù yī shī万不一失万: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汉·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一失。”
wàn bù shī yī万不失一失:失误,差错。一万次中也不会失误一次。形容非常有把握。亦作“万不一失”、“万无一失”、“万无失一”。《韩非子·解老》:“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bù shī jiù wù不失旧物旧物:旧的典章制度或原有的东西。指恢复原有的事业或山河。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wàng cān shī qǐn忘餐失寝废:停止;寝:睡觉。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致志。明·崔时佩《西厢记·北堂负约》:“小生只为小姐,忘餐失寝,梦断魂芳,常忽忽如有失。”
liú lí shī suǒ流离失所流离:流落;失散;失所:失去住所。流落离散;无处安身。《金史 完颜匡传》:“今已四月,农事已晚,边民连岁流离失所,扶携道路,即望复业,过此农时,遂失一岁之望。”
wàn wú shī yī万无失一万: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7卷:“子诚能如是,心无异缘,六根自静,默然而究,万无失一也。”
bēi guān shī wàng悲观失望对世事怀有丧失信心消极的看法。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我们决不悲观失望,我们是乐观的。”
xuán dé xuán shī旋得旋失很快得到,不久又失去。形容得失都很快。吴玉章《荣县独立》:“十数州县,但都旋得旋失,没有得到巩固。”
róng rǔ dé shī荣辱得失荣耀和耻辱,得到和失去。明·洪应明《菜根谭》:“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
yǐn yù shī yì引喻失义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三国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dé ér fù shī得而复失复:又,再。刚得到又失去了。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变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愧赧耳!’”
dé rén zhě chāng,shī rén zhě wáng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人:指人心。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唐·李观《项籍故里碑铭序》:“至如谋于汉者,昔其臣也,公实弃之;兵于汉者,亦其将也,公不庸之。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shuǎng rán zì shī爽然自失见“爽然若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公爽然自失,而悔无及矣。”
ruò yǒu suǒ shī若有所失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似的。形容神情怅惘;心神不定的样子。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 梁 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
huǎng rán ruò shī恍然若失恍恍惚惚的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宁,不知如何是好。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9回:“金钟儿听了这一番言语,恍然若失,心上愧悔的无地自容。”
nèi jǔ bù shī qí zǐ,wài jǔ bù shī qí chóu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荀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
dé shī xiāng bàn得失相半指利与弊同时存在,不相上下,基本相等。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全琮传》:“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得谓全哉?”
jǐn máo shī mào谨毛失貌原指绘画时小心地画出了细微而无关紧要之处,却忽略了整体面貌。后用以比喻注意了小处而忽略了大处。《淮南子·说林训》:“画者谨毛而失貌。”
máng rán zì shī茫然自失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样子。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子贡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不食不寝,以至骨立。”
sàng hún shī pò丧魂失魄原义为失去了魂魄。形容极度惊慌、恐惧。鲁迅《坟 未有天才之前》:“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
mí tú shī ǒu迷途失偶迷途:迷失道路;偶:伴侣。迷失了道路,丢失了朋友。指遭到不幸或陷于孤独。南朝·宋·颜延之《庭诰文》:“慌若迷途失偶,黡如深夜撤烛。”
kǔ yún shī suì楛耘失岁楛:粗恶;耘:除草;岁:年谷成熟,收成。指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的收成。战国·赵·荀况《荀子·天论》:“楛耕伤稼,楛耘失岁。”
jīng hún shī pò惊魂失魄同“惊魂丧魄”。《抗日歌谣·歌颂八路军》:“八路,八路……赛如猛虎;敌人一见,惊魂失魄掉屁股。”
kǔ gēng shāng jià,kǔ yún shī suì楛耕伤稼,楛耘失岁楛:粗恶;稼:庄稼;耘:除草;岁:年谷成熟,收成。指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的收成。战国·赵·荀况《荀子·天论》:“楛耕伤稼,楛耘失岁。”
mí zōng shī lù迷踪失路迷失了道路。
shén hún shī jù神魂失据神魂:神志;据:依托。形容神志失去常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是夜多浑虫醉倒在坑,二鼓人定,贾琏便溜进来相会,一见面早已神魂失据!”
hún wáng pò shī魂亡魄失魂、魄:即迷信所说的灵魂。形容万分惊恐,不知所措;有时也指受到了极大诱惑而不能自持。汉·杨雄《羽猎赋》:“魂亡魄失。”
zhú dàng shī fǎn逐宕失返见“逐流忘返”。张尔田《〈词莂〉序》:“虽絜瓶庸受,逐宕失返,若夫越世扶衰,有足征也。”
jiǎn cún shē shī俭存奢失俭:节俭。存:留存。奢:奢侈。节俭的人就是能留存下来,,奢侈的人必然败亡。
jìn tuì shī jù进退失踞同“进退无据”。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七章:“万一赵季和与之勾结,使其乘我之瑕,蹈我之隙,则我四面皆敌,进退失踞。”
jīng huáng shī sè惊惶失色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元 孔齐《至正直记 罗太无高节》:“司徒称名大呼,以手触扃。从官偕至者,动以百骑,惊惶失色”
jǔ zhǐ shī cuò举止失措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睿闻知两处危急,举止失措,甚是惊慌。”
chā zhī háo lí,shī zhī qiān l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礼记 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魏书 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xué rú bù jí,yóu kǒng shī zhī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论语·秦伯》:“子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jī bù kě shī,shí bù zài lái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旧五代史 晋书 安重荣传》:“仰认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难以违拒,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xiāng shī jiāo bì相失交臂《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后以“相失交臂”喻机会错过。《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
dé dào duō zhù,shī dào guǎ zh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é shī cān bàn得失参半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
yīn xiǎo shī dà因小失大因贪图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汉 刘昼《新论》:“灭国亡身为天下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
gōng xiá zhǐ shī攻瑕指失批评缺点,指出失误。清·顾炎武《与友人书》:“今此旧编,有尘清览。知我者当为攻瑕指失,俾得刊改以遗诸后人。”
wàn wú yī shī万无一失指绝对不会出差错。万:形容很多;失:差错。汉 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bá shí shī wǔ拔十失五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三国志 蜀书 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shén lóng shī shì神龙失势势:地位和权力。比喻失去地位和权力。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要之,鱼不可脱于渊,神龙失势,即还与蚯蚓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