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ǐ huǒ jiù huǒ以火救火 |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 先秦 庄周《庄子 人间世》:“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
yǐ zhǐ cè hé以指测河 | 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 《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
yǐ lì lěi xíng以利累形 | 为了谋取利益而危害身体。 | 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
nán yǐ zhì xìn难以置信 | 不容易相信。 |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
yǐ yí jué yí以疑决疑 | 用疑惑的认识来判断捉摸不定的事物。 | 《荀子·解蔽》:“彼愚者之定物,以疑决疑,决必不当。夫苟不当,安能无过乎!” |
jìn kě yǐ gōng,tuì kě yǐ shǒu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 进:前进;退:退却;守:防守,固守。前进可以攻击,后退可以固守。比喻进攻和防守都有主动权。 | 明·归有光《菎山县倭寇始末书》:“凡此数事,果能断自乃心,豫有成算,则用足兵强,形势险固,人心坚励,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
yǐ rì wéi suì以日为岁 | 把一天变成了一年。形容焦急的心情。 | 宋·张孝祥《迎嘉显孚济侯求雨文》:“望神之来,以日为岁,飚舆在望,亦既劳止。” |
chā ruò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礼记 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
yǐ yí gōng yí以夷攻夷 | ①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②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 《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颜师古注:“不烦华夏之兵,使其同类互相攻击也。”《明史·李材传》:“给事中唐尧钦等亦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
yǐ fáng wàn yī以防万一 | 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万一:可能性极小的意外变化。 | 冯德英《迎春花》第14章:“他就又采取以防万一的想法,心想,反正是自愿的事,何必去做?” |
zuò yǐ dài wáng坐以待亡 | 待:等待。坐着等死。形容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 | 梁启超《政闻时言·读宣统二年十月三日上谕感言》:“人心风俗其他之病征尚不深患,而惟此坐以待亡之心理最为足患。” |
yǐ cǐ lèi tuī以此类推 | 根据这一事物的道理,去推出与此类似的其它事物的道理。 |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六:“宣和间,宗室围炉次,索炭,既至,诃斥左右云:‘炭色红,今黑,非是。’盖尝供熟火也。以此类推之,岂识世事艰难!” |
yǐ wéi kǒu shí以为口实 | 口实:话柄。作为谈话的资料。指作为指责、攻击或嘲笑的话柄。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楚语下》:“使无以寡君为口实。” |
rì yǐ jì yè日以继夜 | 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 《国语 吴语》:“孤日夜相继,匍匐就君。” |
yǐ shòu qí jì以售其伎 | 售:推销,推行;伎:伎俩。用来推行他的奸计。 | 唐·柳宗元《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偷一旦之容以售其伎,吾无有也。” |
yǐ bù biàn yīng wàn biàn以不变应万变 | 用一种固定来处理变化的事情。 |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我经历了四个朝代,总结出的经验是‘以不变应万变’。” |
yè yǐ jì zhòu夜以继昼 | 用夜里的时间接上白天的时间。形容日夜不息地努力。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郅恽传》:“昔文王不敢槃游于田,以万人惟忧,而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昼。” |
bù kě yǐ dào lǐ jì不可以道里计 | 计:计算。不能用里程来计算。形容程度相差很大。 | 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最有学问的人,就是周秦诸子,比那日本的物茂卿、太宰纯辈,就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了。” |
zuò yǐ dài bì坐以待毙 | 待:等待;毙:死。坐着等死。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 | 先秦 管仲《管子 参患》:“短兵待远矢,与坐而待死者同实。” |
yǐ dé zhuī huò以德追祸 | 指上对下施恩不当,适以招来祸患。 | 《韩非子 用人》:“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长侮偷快,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
dàn bó yǐ míng zhì,níng jìng yǐ zhì yuǎn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 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 |
yī yán yǐ bì zhī一言以蔽之 | 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mín yǐ shí wéi tiān民以食为天 | 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 东汉 班固《汉书 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
zuì yǐ gōng chú罪以功除 | 所犯的罪行可以用功劳来抵除。指将功折罪。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圣王之祀,臣有五义。” |
bù yǐ guī jǔ,bù chéng fāng yuán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yǐ shǎo shèng duō以少胜多 | 用少数的力量战胜多数的力量;以弱小战胜强大。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2回:“这回用兵,以少胜多,极有布置。” |
gè yǐ suǒ cháng,xiāng qīng suǒ duǎn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 轻:轻视。各人以自己的长处去轻视别人的不足。 |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
yǐ shēn shì xiǎn以身试险 | 身:亲身,亲自;试:尝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 《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
yǐ zǐ wéi zhū以紫为朱 | 见“以紫乱朱”。 | 明·刘基《官箴中》:“俾好作恶,以紫为朱。” |
lǎo wǔ lǎo yǐ jí rén zhī lǎo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老:敬爱。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nán yǐ wéi jì难以为继 | 难于继续下去。 | 《礼记·檀弓上》:“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 |
shī zhī háo lí,chà yǐ qiān lǐ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 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 《陈书 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于浮辞哉?” |
yǐn yǐ wéi róng引以为荣 | 以此事为光荣。 | 老舍《四世同堂》七四:“他们一向规规矩矩,也把儿女们调教的规规矩矩,这是他们引以为荣的事。” |
yǐ tāng wò xuě以汤沃雪 | 汤:开水;沃:浇。用开水浇雪。比喻效果明显。也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若以水灭火,若以汤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 |
yǐ yá huán yá以牙还牙 | 用牙咬来对付牙咬。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 | 《旧约全书 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
xǔ yǒu yǐ sǐ许友以死 | 许:应许。朋友以死相许。形容重友谊。 | 《周礼·曲礼上》:“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 |
cháng cǐ yǐ wǎng长此以往 | 长:长久;此:如此;这样。长久这样下去。 | 鲁迅《书信集 二五六 致张廷谦》:“倘长此以往,恐怕要日见其荒凉。” |
yǐ lǎo mài lǎo以老卖老 | 仗着年纪大、资格老而自以为比人高明。ü |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张:(遇见了爷爷辈的这般以老卖老的同事,只好顺嘴胡溜,嘻嘻地)是啊是啊,陈奶奶。” |
yǐ bái wéi hēi以白为黑 | 谓颠倒是非。 | 《吕氏春秋·应同》:“故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 |
yǐ gǔ zhì jīn以古制今 | 按照古代的成规来处理当今的事务。 | 《战国策·赵策二》:“谚曰:‘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 |
yǐ yáng yì niú以羊易牛 | 易:更换。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
méng yǐ yǎng zhèng蒙以养正 | 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 《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
zé rén yǐ xiáng,dài jǐ yǐ lián责人以详,待己以廉 | 责:要求;详:完备,引申为苛求;廉:少。对他人要求苛刻,对自己要求宽松。 | 唐·韩愈《原毁》:“今日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
yǐ dú gōng dú以毒攻毒 | 攻:治。用毒药治病毒。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 | 宋 罗泌《路史 有巢氏》:“而劫痼改积,巴菽殂葛犹不得而后之以毒攻毒,有至仁焉。” |
yǐ lǐ cè hǎi以蠡测海 | 以:用;蠡:贝壳;利用贝壳当瓢;测:量。用贝壳来量海水。比喻观察或了解得很狭窄、片面;也比喻知识浅薄。 | 汉 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
yǐ lí zhì shǔ以狸至鼠 | 见“以狸饵鼠”。 | |
yī yǐ dāng shí一以当十 |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 《战国策 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 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
bì yǐ qíng必以情 | 一定尽可能按实情去判决。 | |
yǐ gǔ wéi jiàn以古为鉴 | 亦作“以古为镜”。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 | 《新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按《旧唐书·魏徵传》“鉴”作“镜”。 |
jiǎ yǐ cí sè假以辞色 |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 | 明 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辞色。” |
yǐ shì yā rén以势压人 | 以:凭借。凭借自己的权势去压制别人。 |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首先要对讨论和批评的问题研究清楚,绝不能以偏概全,草木皆兵,不能以势压人,强词夺理。” |
xiáng rén yǐ xīn降人以心 | 降:降服。使人心服。 | 《三略·下略》:“圣人之政,降人以心;贤人之政,降人以礼。” |
zì kuài yǐ xià自郐以下 | 吴国的季礼在鲁国看周代的乐舞,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评论,但从刽国以下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评论。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自郐以下无讥焉。” |
yǐ shēn xùn zhí以身殉职 | 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为了忠于本职工作而牺牲。 | 《梁书 韦粲传》:“谓仲礼曰:‘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职。’” |
yǐ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以五十步笑百步 | 作战时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yǐ lǐ fú rén以理服人 | 服:说服。用道理说服别人。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
yǐ dé fú rén以德服人 | 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服从统治者。 |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
tān tiān zhī gōng yǐ wéi jǐ lì贪天之功以为己力 | 贪: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为自己的功劳。现指攘夺他人的功劳。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
bīng yǐ zhà lì兵以诈立 | 兵:军事,战争;诈:欺骗。用兵作战要善于用计谋迷惑对立,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 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兵以诈立,以利功,以分合为变者也。” |
xìn yǐ wéi běn信以为本 | 信:诚实。以诚实可信作为处世的根本。指言行要遵守信用。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武将信以为本,循而行之。” |
yǐ shēn xùn guó以身殉国 | 忠于自己的国家而献出生命。 | 南朝 梁 沈约《宋书 沈文秀传》:“伯宗曰:\'丈夫当死战场,以身殉国,安能归死儿女手中乎?\'” |
yǐ ròu sì hǔ以肉餧虎 | 比喻白白地送死。 |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今赴秦军,如以肉餧虎,当何益也。” |
dé yǐ bào yuàn德以抱怨 | 德:恩德;怨:仇怨,怨恨。以恩德回报仇怨。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刘繇传》:“知敦以厉薄,德以抱怨,收骨育孤,哀亡愍存,捐既忘之猜,保六尺之托,诚深恩重分,美名厚实也。” |
xiāng rú yǐ zé相濡以泽 | 濡:沾湿;泽:唾液或汗水。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在困难的处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 清·曾国藩《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嘘枯养瘠,相濡以泽。” |
yǐ fáng wèi rán以防未然 | 未然:没有成为事实。采用某种措施来防止某种事情的发生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姜维传》:“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 |
yǐ fáng bú cè以防不测 | 防:防备;测:推测、预测、料想。用来防备不曾预料到的事。 | 张中明《人生劫》:“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做好抢险的一切准备,以防不测,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 |
yǐ yè jì cháo以夜继朝 | 犹言以夜继日。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
shǐ mín yǐ shí使民以时 | 时:农时。执政者要按照农时使用民力。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shì yǐ mì chéng事以密成 | 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 | 《韩非子·说难》:“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
jǐ qiáng líng ruò以强凌弱 | 凌:侵犯;欺侮。依仗自己的强大或者人多去欺压弱小者。 | 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
yǐ qín bǔ zhuō以勤补拙 | 用勤奋补救笨拙,含有自谦之意。 | 隋·李德林《〈霸朝集〉序》:“心无别虑,笔不暂停。或毕景忘餐,或连宵不寐。以勤补拙,不遑自处。” |
yǐ gōng miè sī以公灭私 | 谓出以公心而去掉个人的私情或恩怨。 | 《书·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蔡沈集传:“以天下之公理,灭一己之私情。” |
é yǐ zī é讹以滋讹 | 把本来错误的东西加以传播,越传越错。 | 清 侯方域《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而无如市井仓皇,讹以滋讹,几于三人成虎。” |
yǐ lóng biàn shēng以聋辨声 | 用聋的耳朵辨别声音。比喻没有正确的方法是达不到目的的。 | 战国·赵·荀况《荀子·修身》:“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 |
yǐ hēi wéi bái以黑为白 | 谓颠倒是非。 | 《吕氏春秋·应同》:“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 |
yǐ sǐ jì zhī以死济之 | 不惜一死来把某事继续下去。形容决心很大,不可动摇。 | 章炳麟《电湘救赵》:“炎公受省宪付托之重,更当以死济之。” |
jié yǐ wéi zhí讦以为直 | 讦:攻击别人短处;直:直率。揭发别人的隐私自认为坦率。形容人品奸诈虚伪。 |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
yǐ gōng xiào jiǎo以宫笑角 | 宫、角,均为古代五音之一。拿宫调讥笑角调。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讽刺、否定别人。 | 北齐·刘昼《新论·文武》:“今代之人,为武者则非文,为文者则嗤武,各执其所长而相是非,犹以宫笑角,非适才之情,得实之论也。” |
jì zhī yǐ sǐ继之以死 | 不惜一死来把某事继续下去。形容决心很大。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
yǐ lì xiàng qīng以利相倾 | 依靠钱财争权夺利,互相排挤。 | |
yǐ yī fèng bǎi以一奉百 | 奉:供养。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指生产的人少,消费的人多。 | 汉 王符《潜夫论 浮侈》:“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 |
xī hái yǐ cuàn析骸以爨 | 指被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 | 《左传 宣公十五年》载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
yǐ zhí bào yuàn以直抱怨 | 别人对自己有仇怨,自己以大公无私的态度对待之。 | |
yǐ wén hài cí以文害辞 | 谓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 |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朱熹集注:“文,字也。辞,语也……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 |
lǜ yǐ wéi cháng率以为常 | 成为经常的事。 | 《北齐书·司马子如传》:“及其当还,高祖及武明后俱有赉遗,率以为常。”宋·文天祥《与朱太博埴》:“骑马囊饭,朝往夕还,率以为常,而山外事一毫不接耳目矣。” |
yǐ yù dǐ wū以玉抵乌 | 见“以玉抵鹊”。 | 北齐·刘昼《新论·辩施》:“昆山之下,以玉抵乌;彭蠡之滨,以鱼食犬,而人不爱者,非性轻财,所丰故也。” |
xié tài shān yǐ chāo běi hǎi挟泰山以超北海 | 挟:夹持;超:跨过。夹着泰山跨过北海。比喻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
yǐ piān gài quán以偏概全 | 以:用;拿;偏:片面;一方面;概:概括;全:全部;全面。以片面代替全面。 | 吴家国《普通逻辑》:“只有分析地阅读,才能学得深透,不致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只有综合地阅读,才能学得完整系统,不致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
yǐ lín wéi hè以邻为壑 | 壑:山沟;大水塘。把邻国当作排泄本国洪水的深沟。比喻只顾自己的利益;把困难或灾祸转嫁给别人。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泽水。泽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
yǐ yè jì zhòu以夜继昼 | 犹言以夜继日。 | 《东观汉记·郅恽传》:“陛下远猎山林,以夜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 |
yǐ jì dài zhàn以计代战 | 用计谋来代替阵前的交战。 | |
yíng rèn yǐ jiě迎刃以解 | 同“迎刃而解”。 | 《中国近代文论选·论科学之发达可以辟旧小说之荒谬思想》:“准此推之,以真理诘幻状,以实验捣虚情,虽举国若狂,万人同梦,而迎刃以解,涣然冰消。” |
yè yǐ jiē rì夜以接日 | 以:用;接:接续。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勤奋工作或学习。 | 《晏子春秋·内篇谏》:“今齐国丈夫耕,女子织,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 |
yǐn shǒu yǐ wàng引首以望 | 抬头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 《孟子 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新五代史 唐臣传 郭崇韬》:“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 |
yǐ shuǐ jiù shuǐ以水救水 | 引水来救水灾,水势越盛。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长其势。 | 《庄子 人世间》:“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
bù suí yǐ zhǐ不随以止 | 不跟随别人而半途停止。 | |
yǐ dà è xì以大恶细 | 用大的罪名来责备人微小的过失。 | |
shù yóu rú cǐ,rén hé yǐ kān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 堪:胜任。树木尚且凋落,人怎能不衰老 | 北周·庾信《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
yǐ tuì wéi jìn以退为进 | 本指以谦让取得德行的进步。后指用退让作为手段求得前进。 | 汉 扬雄《法言 君子》:“昔乎颜渊以退为进,天下鲜俪焉。” |
yǐ xīn wèn xīn以心问心 | 在心中自问自盘算。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知观]以心问心,忽然道:‘有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