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iān huò wǒ xīn先获我心 | 比喻别人先说出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 |
yǒu kǒu wú xīn有口无心 | 嘴里有啥说啥;心里却没有什么。 | 明 于谦《拟吴侬曲》:“忆郎直忆到如今,谁料思深恋亦深;刻木为鸡啼不得,原来有口却无心。” |
chù mù jǐng xīn触目儆心 | 看到某种情况而引为儆戒。 | 清·林则徐《拿获行动盗犯袁溃等审明定拟折》:“并将各犯首级在于上下游干革命枭示,俾各触目儆心。” |
cū xīn dà yì粗心大意 | 粗:粗疏。形容做事不细心;不谨慎;马马虎虎。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这是我粗心大意。我若不进去,他怎得出来?’” |
xīn kāi mù míng心开目明 | 犹心明眼亮。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常传》:“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憾。” |
tóng xīn jié lì同心竭力 | 同“同心毕力”。 | 宋·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陛下诚有意于此,臣等敢不同心竭力,对扬而行之。” |
xīn bìng hái jiāng xīn yào yī心病还将心药医 | 心里的忧虑或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 明·周楫《西湖二集·吹凤箫女诱东墙》:“真心病还将心药医也。” |
dǎn dà xīn xióng胆大心雄 | 形容胆子大,有雄心,做事无所畏惧。 | 明 杜睿《初闻灯船鼓吹歌》:“船中百翁梁溪酒,胆大心雄选锋手。” |
láo xīn jiāo sī劳心焦思 | 费尽心机,苦思焦虑。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心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
zhòng xīn guī fù众心归附 | 归:归附,趋向。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随世宗征伐,屡建大功,众心归附。” |
míng xīn kè gǔ铭心刻骨 | 铭、刻:在器物上刻出字迹。刻写在心上骨上。 | 明 李开先《林冲宝剑记》:“恩同海岳,铭心刻骨难忘。” |
wéi xīn zhī lùn违心之论 | 与内心相违背的话。 | 鲁迅《书信集 致王志之》:“也姑且不要求太求全,因为求全责备,则有些人便远避了,坏一点的就来迎合,作违心之论。” |
yī bàn xīn xiāng一瓣心香 | 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用在祝愿)。 | 宋 王十朋《行可生日》诗:“祝公寿共诗书久,一瓣心香已敬焚。” |
xīn zhōng yǒu shù心中有数 | 比喻了解实际情况;心里有底。 | 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春玲要同儒春谈一次,摸摸他的底,心中有数,为她去和老山东交锋做准备。” |
qiān xīn guà dù牵心挂肚 | 形容非常挂念,放心不下。 | |
hé dǎn tóng xīn合胆同心 | 犹言同心同德。 | 天地会《共同和合歌》:“和气自然兄弟众,合胆同心拜五人。” |
qiān cháng yíng xīn牵肠萦心 | 犹牵肠挂肚。 | 叶圣陶《线下·一个青年》接信后竟置之不答,那种牵肠萦心的期待不将把血管都绞破么!” |
gǔ huò rén xīn蛊惑人心 | 用谣言或诡辩来迷惑;毒害人们的心灵。蛊:相传是一种由人工培养的毒虫;用来放在食物中害人;蛊惑:迷惑;毒害。 | 《元史 刑法志》:“诸阴阳家者流,辄为人燃灯祭星,蛊惑人心者,禁之。” |
lì yù xūn xīn利欲熏心 | 利:名利;欲:欲望;熏:熏染;侵袭。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 宋 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利欲熏心,随人翕张。” |
xīn guà liǎng tóu心挂两头 | 指人操心两头的事情。 | 元·高明《琵琶记·再报佳期》:“媒婆,我去也不妨,只是一心挂两头,如何是好。” |
zhì tóng xīn hé志同心合 | 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 明·陆采《明珠记·访侠》:“官居台省,曾叨宠幸,只为爱山水窠巢,早离脱仕途坑阱。喜你志同心合,志同心合,果然堪敬!和你结师生,共老林泉下,同期大道成。” |
yī xīn yī lì一心一力 | 同心协力。 | 清·魏源《圣武记》卷九:“自阖营将弁,以及士卒,无不一心一力。” |
xīn yuán yì mǎ心猿意马 | 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 《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
hǔ shòu xióng xīn zài虎瘦雄心在 | 比喻人穷志不穷。 | 元·万松老人《从容录》:“万松道:‘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 |
zhuān xīn zhì zhì专心致志 | 心里很专一;注意力集中。致:极尽;志:心意;志趣。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
chéng yì zhèng xīn诚意正心 | 诚:真心实意;正:纠正。有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 |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
xīn fù dà huàn心腹大患 | 见“心腹重患”。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此是心腹大患,若不早行诛剿,他日养成贼势,难以制伏。” |
yí xīn shēng àn guǐ疑心生暗鬼 | 指因为多疑而产生各种幻觉和错误判断。 | 宋 吕本中《师友杂志》:“尝闻人说鬼怪者,以为必无此理,以为疑心生暗鬼,最是切要议论。” |
yī xīn wéi gōng一心为公 | 一心:专心,全心全意。专心一意为公益着想。 | |
xīn dàng shén yí心荡神怡 | 见“心荡神摇”。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炀帝看了这些佳人的态度,不觉心荡神怡,忍不住立起身来,好像元宵走马灯,团团的在中间转。” |
xīn hé qì píng心和气平 | 和:温和;平:平静。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身心安宁 | 宋·苏辙《既醉备五福论》:“醉而愈恭,和而有礼,心和气平,无悖逆暴戾之气干于其间。” |
xīn kǒu rú yī心口如一 | 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 宋 汪应辰《题续池阳集》:“由是观世之议论,谬于是非邪正之实者,未必心以为是,使士大夫心口如一,岂复有纷纷之患哉!” |
xīn mǎn yuàn zú心满愿足 | 形容心中非常满意。同“心满意足”。 |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四二出:“我们得那女儿在此,真个心满愿足。”元 胡祗遹《沉醉东风》:“渔得鱼心满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
fù xīn xiāng zhào腹心相照 | 腹心:内心;照:映照,见。以真心相见。比喻彼此很知心,达到心心相印的程度。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这相知只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
quē xīn shǎo fèi缺心少肺 | 心:心眼。缺少智谋。 | |
jīng xīn dào dǎn惊心悼胆 | 悼:战栗。形容恐惧到极点。 | 清 章炳麟《新方言 释言》上卷:“今人言惧,犹曰惊心悼胆。” |
xī xīn jié lǜ悉心竭虑 | 悉:全,尽;竭:用尽;虑:考虑,思考。用心思考,竭诚尽力。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五卷:“原来那时正值天旱,太宗皇帝诏五品以上官员,都要悉心竭虑,直言得失,以凭采用。” |
xīn shén bù dìng心神不定 | 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 《平妖传》第五回:“这般繁华去处,怕你们心神不定,惹出什么事非来。” |
xīn fù zhī yán心腹之言 | 藏在心里轻易不说的真心话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5回:“玄德看了,急来车前泣告孙夫人曰:‘备有心腹之言,至此尽当实诉。’” |
yán yǔ xīn wéi言与心违 | 言语与心意相违背。 | 《吴子·图国》:“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 |
miàn shì xīn fēi面是心非 | 谓表面上是一套,心底里又是一套,表里不一。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9回:“从来人面是心非,如何保得到底!” |
fēi wǒ zú lèi,qí xīn bì yì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 族类:同族人;异:不同。不是我们同族的人,跟我们不是一条心。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
èr rén tóng xīn二人同心 | 比喻只要两个人齐心协力,就会无往不胜。 |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xīn jīng yáo yáo心旌摇摇 | 心神飘忽不定;就像旌旗随风飘摇。心神不定;情思起伏;就像旌旗随风飘摇一样。旌:旗子。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寡人自料,从楚当秦,未见胜也;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
chì dǎn zhōng xīn赤胆忠心 | 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很忠诚;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也作“忠心赤胆”。 |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0回:“赤胆忠心扶社稷。” |
lìng rén tòng xīn令人痛心 | 指让人悲愤痛恨。 | 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特别是我们这些负责的同志还有不少的歪风,给予工作的损害也是令人痛心的。” |
shēn zài jiāng hú,xīn cún wèi què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 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审为》:“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 |
kòu rén xīn xián扣人心弦 |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也作“动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 | 魏巍《东方》第二部第七章:“据说这人最不爱讲话,但那天的几句话,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感动得自己当时流下了眼泪。” |
sī mǎ zhāo zhī xīn,lù rén jiē zh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 《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zhuàng xīn bù yǐ壮心不已 | 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 | 三国 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kū nǎo jiāo xīn枯脑焦心 | 谓竭尽心力。 |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云南杂志>》:“是留东同人枯脑焦心日夜经营者也。” |
xīn dàng shén yí心荡神移 | 像受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作用激起强烈情绪,神魂颠倒,不能自持 | 张贤亮《青春期》:“一个可能是非常缠绵温馨心荡神移的情感交流过程,被简化成直奔终极目标的繁殖行为。” |
jīng xīn chù mù惊心怵目 | 同“惊心骇瞩”。 | 季新《红楼梦新评》:“如今批了出来,准科学的学理,以指中国家庭的种种症结,使人阅之,惊心怵目。” |
xīn xiǎo zhì dà心小志大 | 办事小心,抱负远大。 | 《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
xīn fú kǒu fú心服口服 |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 先秦 庄周《庄子 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
shēn dé rén xīn深得人心 | 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 | |
kǔ kǒu pó xīn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泉州道匡禅师》:“问:‘学人根思迟回,乞师曲运慈悲,开一线道。’师曰:‘遮个是老婆心。’” |
xīn xì yú fā心细于发 | 见“心细如发”。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谁想这位十三妹姑娘,力大于身,还心细于发。” |
xīn hěn shǒu là心狠手辣 | 心肠凶狠;手段毒辣。 | 清 藤谷古香《轰天雷》:“唐敬宗之于刘克明,未尝欲诛之也,而克明卒弑之于饮酒烛灭时矣。刑余之人,心狠手辣,自古然也。” |
kōng fù gāo xīn空腹高心 | 腹内空虚而目空一切。形容并无真才实学。 | 鲁迅《坟 论“他妈的!”》:“至于大姓,实不过承祖宗余荫,以旧业骄人,空腹高心,当然使人不耐。” |
yīng xīn yàn zhǎo鹰心雁爪 | 比喻心灵手快。 |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四折:“你待要使用金银,打通关节,救拔囚牢,则俺燕青呵!须不是鹰心雁爪,早跳出虎穴狼巢。” |
dǎn dà xīn xiǎo胆大心小 | 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 《旧唐书 孙思邈传》:“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
nüè lǎo shòu xīn虐老兽心 | 虐老:虐待老人。喻残暴凶狠而无仁义,有如野兽。 | 汉 班固《汉书 武五子传》:“呜呼!薰鬻氏虐老兽心,以奸巧边氓。朕命将率,徂征厥罪。”汉 司马迁《史记 王世家》:“于戏!荤粥氏虐老兽心,侵犯寇盗,加以奸巧边萌。” |
xīn qiǎo zuǐ guāi心巧嘴乖 | 心思灵巧,能说会道。 | |
hǎo xīn bàn huài shì好心办坏事 | 一片好心去为人做事,结果适得其反。 | 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他倒是想帮忙,却好心坏事,碍了余鱼同的手脚。” |
shǐ xīn zuò xìng使心作幸 | 亦作“使心用幸”。用心机。 | 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都为他皓齿明眸,不由我使心作幸。” |
qiè qiè yú xīn切切于心 | 切切:情意恳切的样子。牢牢地记在心里。形容殷切思念。 |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一折:“自从父母亡过,那郑彩鸾也不知去向,小生常切切于心,不能见面。” |
xīn shàng xīn xià心上心下 | 形容心神不安。 | 巴金《家》二三:“觉新连忙到房里去把信写好,叫袁成送去。但是这也还不能使众人安心。众人还是心上心下的,害怕送信的袁成还没有回来,一连兵就开进来了。” |
rén miàn gǒu xīn人面狗心 |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 《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 |
bié yǒu xīn cháng别有心肠 | 别:另外。指另有打算和企图。 | 鲁迅《朝花夕拾 <二十四孝图>》:“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
mén xīn zì wèn扪心自问 | 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唐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 |
fáng xīn shè xíng防心摄行 | 谓防止杂念和注意言行。 | |
xīn xiōng xiá ài心胸狭隘 | 心胸:思想,气量。气量非常小。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今日为众豪杰至此相聚,争奈王伦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推故不纳,因此火并了这厮,非林冲要图此位。” |
xíng gǎo xīn huī形槁心灰 | 槁:枯干。形容身体消瘦不堪,心境极为冷漠,毫无生气。 | 清 钱泳《履园丛话 旧闻 席氏多贤》:“今生已被虏,人被杀,儿孤妇寡,饥寒交迫,形槁心灰,虽生亦犹死也。” |
chéng xīn shí yì诚心实意 | 见“诚心诚意”。 | 姚雪垠《长夜》二一:“刘老义是一个任性的人,他诚心实意地想要你跟他过日子。” |
yú xīn hé rěn于心何忍 | 怎能忍心。即内心不忍。 | 明·王世桢《鸣凤记》第十六出:“若如此,杨公命尽此刻矣!我和你不惟不能救,且监斩他,于心何忍。” |
xīn fán yì luàn心烦意乱 |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蔽鄣于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
shé xiē xīn cháng蛇蝎心肠 | 蝎:一种毒虫。有蛇蝎一样狠毒的心肠。形容人心狠毒。亦作“蛇蝎为心”。 |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便是蛇蝎心肠,不似恁般毒害。” |
qìn rén xīn pí沁人心脾 | 沁:渗入;心脾:指人的心脏喻指内心。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畅。多用于比喻文艺作品或乐曲清新、爽朗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 清 王士禛《带经诗话》:“予谓五六句最沁人心脾。” |
dòng pò jīng xīn动魄惊心 |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 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第三卷:“秀水所称,光彩焕发,动魄惊心。” |
kè jiān yī xīn克肩一心 | 指能一心以事君。 | 语出《书 盘庚下》:“式敷民德,永肩一心。”孔传:“用布示民必以德义,长任一心以事君。” |
píng xīn ér lùn平心而论 |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 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六》:“而佳者反弃去,殆不可晓。平心而论,则惟《天地长留集》所取为当。” |
kuài xīn mǎn yì快心满意 | 见“快心遂意”。 | 《豆棚闲话·藩伯子散宅兴家》:“说到伤心之处,恨不在地下挖他做官的起来,像伍子胥把那楚平王鞭尸三百,才快心满意哩。” |
jiǎo xīn cháo tiān脚心朝天 | 死的隐语。 | |
qiè chǐ tòng xīn切齿痛心 | 切齿:咬紧牙齿;痛心:形容心中极恨。形容愤恨到极点。 | 《战国策 燕策三》:“此臣日夜切齿腐心也。”《史记 刺客列传》:“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
xīn kuàng shén yí心旷神怡 |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zhōng xīn rú zuì中心如醉 | 中心:内心。内心像喝醉了酒一样。形容忧思哀伤,不能自持 | 《诗经·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
rén tóng cǐ xīn,xīn tóng cǐ lǐ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 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会相同。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只是她也是个女孩儿。俗语说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
jìn xīn jié lì尽心竭力 | 竭:用尽;尽:全部用出。费尽心思;用出全部力气。形容做事十分认真负责。 | 《宋书 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
xīn lì jiāo cuì心力交瘁 | 精神和体力都极度劳累。交:齐;瘁:过度的劳累。 |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由此心力交瘁,患疾遂卒。” |
màn bù jīng xīn漫不经心 | 漫:随便;不受约束;经心:在意;留心。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随随便便;不在乎。 | 明 朱国桢《涌幢小品 存问》:“近见使者至城外,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经心。” |
jīng xīn liè dǎn惊心裂胆 | 见“惊心破胆”。 | 茅盾《子夜》:“他来上海也已经有两三天了,然而在前线炮火中的惊心裂胆,以及误陷入敌阵被俘那时候的犹疑委屈,还不曾完全从他脑膜上褪去。” |
zhuān xīn yī zhì专心一志 |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 先秦 荀况《荀子 性恶》:“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县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 |
kàng xīn xià qì亢心憍气 | 谓性情高傲。 | |
kōng xīn tāng tuán空心汤团 |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利或不能落实的诺言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25回:“我勿去哉!空心汤团,吃饱来里,吃勿落哉!” |
shǐ lì tóng xīn矢力同心 | 齐心合力。 | 《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合的清方档案》:“方今人心趋共和,决无第二问题,不独东南十数省矢力同心,即西北各省闻亦均表同意。” |
dòng rén xīn pò动人心魄 | 魄:迷信者指依附人形体而存在的精神。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4回:“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时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心魄。” |
shī xīn zì yòng师心自用 | 师心:以己意为师。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 唐 陆贽《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又况不及中才,师心自用,肆于人上,以遂非拒谏,孰有不危者乎?” |
shuài tǔ zhái xīn率土宅心 | 率土:四海之內。宅心:归心。指天下归心。 | 《晋书 后妃传下》:“领司徒蔡谟等上奏曰:‘嗣皇诞哲岐嶷, 继承天统,率土宅心,兆庶蒙赖。’”南朝 梁武帝《立晋安王纲为皇太子诏》:“威惠外宣,德行内敏,群后归美,率土宅心,可立纲为皇太子。” |
zuò zéi xīn xū作贼心虚 |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