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造句


1.庞德公、庞统诸人也感觉大惊,因为本策略实在不遑多让历史上的隆中对,若实行起来更为稳定。

2.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3.有人相貌平常,可能就“抱荆山之玉,握灵蛇之珠”;有人别无长物,可能就胸有“隆中对”;就是穿得差的人,也是人,也有人的尊严。

4.《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5.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

6.“隆中对”“刘备借荆州”“火烧赤壁”“当阳长坂坡”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都发生在湖北。

7.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即着名的"隆中对",随即出山辅助刘备。

8.【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终于得见诸葛孔明,孔明一篇隆中对,令刘备如醍醐灌顶,不得不击节赞叹。刘备泣曰:恨不早见先生!只是先生隐居此间,怎么能对曹操、孙权及刘表等人形势如此熟悉呢?孔明大笑,附耳道:我“悄悄关注”了他们。

9.再给十年后诸葛亮的隆中对端出来后,刘琦不由得颇为得意,历史上刘表不过座谈之客,应该难以反对吧?但谁知道,初时刘表还犹豫,片刻立马否决。

10.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11.贾诩一边说,一边在想杨奉刚才说的隆中对是什么东西。


※ "隆中对"造句稿文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