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己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己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yǔ rén fāng biàn,zì jǐ fāng biàn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给他人便利,他人也会给自己便利。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八回:“施主莫恼。‘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与我说说地名如何?我也可解得你的烦恼。”
wēi fú yóu jǐ威福由己威福:指赏罚。任赏任罚,自己一人说了算。比喻大权在握,独断专行。《新唐书·刘炜之传》:“太后威福由己,而帝营救,速吾祸也。”
jīn jǐ zì shì矜己自饰矜:夸耀;自饰:自己颂扬。夸耀称赞自己。《后汉书 郑兴传》:“嚣矜己自饰,常以为西伯复作,乃与诸将议自立为王。”
qiú rén bù rú qiú jǐ求人不如求己仰求别人,不如自己努力。《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文子·上德》:“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
xùn guó wàng jǐ徇国忘己徇:为国献身。为国献身,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宋书·谢晦传》:“逮营阳失德,自绝宗庙,朝野岌岌,忧及祸难,忠谋协契,徇国忘己,援登圣朝,惟新皇祚。”
jué wéi jǐ yǒu攫为己有攫:夺取。有强行手段夺取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列子 说符》:“因攫其金而去。”
xiāo chú yì jǐ消除异己排挤、消除与自己意见不同或非本集团的人。毛泽东《蒋介石在挑动内战》:“这样的敌我倒置,真是由蒋介石自己召供,活画出他一贯勾结敌伪,消除异己的全部心理了。”
guì rén jiàn jǐ贵人贱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表示谦虚。《礼记·坊记》:“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zhèng jǐ shǒu dào正己守道道:道德。端正自己,严格遵守道德标准。宋·庄季裕《鸡肋编》上卷:“以此知阴阳不足深泥,唯正己守道为可恃耳。”
mèi jǐ mán xīn昧己瞒心指违背自己的良心干坏事。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他他他,忒很毒,敢敢敢,昧己满心,将我图。”
tān tiān zhī gōng yǐ wéi jǐ yǒu贪天之功以为己有贪: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为自己的功劳。现指攘夺他人的功劳。宋·王禹偁《霍光论》:“然则光贪天之功以为己有,与夫日僤之割爱,邴吉之让位,德不侔矣。”
chéng jǐ chéng wù成己成物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
rén yī jǐ bǎi人一己百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shě jǐ chéng rén舍己成人舍:放弃;成:成就,成全。指牺牲自己,成全他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婚男嫁女,虽父母之心;舍己成人,乃高明之事。”
hài rén xiān hài jǐ害人先害己先想设计去害别人,结果自己身受其害。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137回:“常言道,害人先害己,这话诚然不错,小子也是该死的。”
shù jǐ jí rén恕己及人恕:宽恕。宽恕自己,推及别人。晋·葛洪《抱朴子·至理》:“慈心于物,恕己及人。”
yī jǐ zhī jiàn一己之见指一个人的意见。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近时曾公端伯亦编皇宋百家诗选,去取任一己之见。”
tuī jǐ jí wù推己及物同“推己及人”。宋·程颢《二程遗书》第11卷:“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
zé rén yǐ xiáng,dài jǐ yǐ lián责人以详,待己以廉责:要求;详:完备,引申为苛求;廉:少。对他人要求苛刻,对自己要求宽松。唐·韩愈《原毁》:“今日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sè jǐ fèng gōng啬己奉公啬:节俭。自己节俭,尽力办好公共的事业。
yán yú zé jǐ,kuān yǐ dài rén严于责己,宽以待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忆邓拓·邓拓和人民日报》:“老邓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主动承担责任,不使别的同志感到压力。”
duó jǐ shī qī度己失期估计己经误了期限。
shě jǐ jiù rén舍己就人舍:弃;就: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尚书 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孟子 公孙丑上》:“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tān tiān zhī gōng yǐ wéi jǐ lì贪天之功以为己力贪: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为自己的功劳。现指攘夺他人的功劳。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mán xīn mèi jǐ瞒心昧己昧:欺瞒。违背良心干坏事。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一折:“我堪那无端的豪户,瞒心昧己使心毒,他可便心狡狠,倒换过文书。”
gài bù yóu jǐ概不由己指一切不能由自己做主。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公言固是有理,独不思君命所差,概不由己?”
zé gōng zuì jǐ责躬罪己躬:自身。责备自身并归罪于自己。《周书·武帝纪》:“集百僚于大德殿,帝责躬罪己,问以论政得失。”
yǐ jǐ lǜ rén以己律人用自己的主张去约束别人。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可惜大家总不肯这样办,偏要以己律人,所以天下就多事。”
xíng jǐ yǒu chǐ行己有耻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jǐ suǒ bù yù,wù jiā zhū rén己所不欲,勿加诸人欲:想要,希望;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恕者,以身为度者也。己所不欲,勿加诸人。”
xū jǐ yǐ tīng虚己以听形容接受意见的态度诚恳。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二卷:“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
sǔn rén féi jǐ损人肥己犹损人利己。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8卷:“如今这些贪人,拥着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己,掂斤播两,何等肚肠。”
qīng shēn jié jǐ清身洁己谓保持自身节操,身体力行。《南史·可尚之传》:“太保王弘每称其清身洁己。”
zé jǐ yǐ zhōu,dài rén yǐ yuē责己以周,待人以约周:周到,引申为严格;约:简单,引申为不苛求。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厚。唐·韩愈《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sǔn rén lì jǐ损人利己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利:使得到好处。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做的个上梁不正,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
zhǎng tā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zhàn wéi jǐ yǒu占为己有将不是自己的东西占为自己所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刘姓》:“又以他人之物,占为己有。”
bān qǐ shí tóu dǎ zì jǐ de jiǎo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曾经说过:‘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
ruò yào rén bù zhī,chú fēi jǐ mò wéi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jiǔ féng zhī jǐ qiān bēi shǎo酒逢知己千杯少形容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总不厌倦。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三回:“二人也把别后之事,谈了一番。三人俱备大悦。正是: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rén bù wèi jǐ,tiān zhū dì mi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旧时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种人的脑筋,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他相信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甚至用这一大套剥削阶级的话,来为他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辩护。”
xiǎo jǐ dé shī小己得失小己:个人。指个人的得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小雅》讥小己之丢失,其流及上。”
xǐng shēn kè jǐ省身克己检查自身过失,克制自己非分之想。明 钱德洪《王文成公〈大学问〉跋》:“吾党各以己见立说,学者稍见本体,即好为径超顿悟之说,无复有省身克己之功。”
zé jǐ zhòng,dài rén qīng责己重,待人轻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厚。唐·韩愈《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shě jǐ wèi rén舍己为人舍弃自己的利益而去帮助别人。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吾与点也。”朱熹集注:“初无舍己为人意,而其胸次悠然。”
kè jǐ fù lǐ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sǔn jǐ lì rén损己利人损害自己,使别人得利。明·李贽《与庄纯夫书》:“孝友忠信,损己利人,胜似今世称学道者。”
pái chì yì jǐ排斥异己排斥:排除;驱逐;异己: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一般指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有严重分歧或敌对的人;比喻排挤、清除与自己意见不合或利害冲突的人。又作“排除异己。”《晋书 殷凯传》:“凯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堪当逐异己,树置所亲。”
jí jǐ féi rén瘠己肥人瘠:瘦,引申为约束;肥:胖,引申为宽大。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宋史·赵善俊传》:“僚属争言用度将不足,善俊曰:‘吾将瘠己肥人。’”
fèng gōng kè jǐ奉公克己谓严以律己,一心为公。《东观汉记·周泽传》:“[泽]为渑池令,奉公克己。”
yī jǐ zhī sī一己之私指个人的私心、私利。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
zé jǐ zhòng yǐ zhōu,dài rén qīng yǐ yuē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周:周到,引申为严格;约:简单,引申为不苛求。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厚。唐·韩愈《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xū jǐ shòu rén虚己受人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二卷:“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
xiū jǐ ān rén修己安人修己:修身。提高自身修养,使人民安乐。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jiè tā rén jiǔ bēi,jiāo zì jǐ kuài lěi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块垒:土块堆砌成堆,比喻抑郁不平之气。指利用某种事物来达到消除愤懑不平的目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rén jǐ yī shì人己一视待别人象待自己一样。比喻待人没有私心。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此正无意于我,人己一视之道,实贤人君子之盛德。”
fù lǐ kè jǐ复礼克己克:克制,约束;克己:约束自己。指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晋书·李充传》:“室有善言,应在千里,况乎行止,复礼克己。”
lì jǐ sǔn rén利己损人为了使自己得到好处而损害别人利益。参见“损人利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君当传与世人,广行方便,切不可凌弱暴寡,利己损人。”
bēi jǐ zì mù卑己自牧卑:谦;牧:养。以谦逊的态度修身养性。郭沫若《再谈郁达夫》:“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的卑己自牧,我认为是文坛的三绝。”
sǔn rén hài jǐ损人害己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巴金《和读者谈<家>》:“可是封建旧家庭的环境戕害了他的生机,他只能做损人害己的事情。”
zhèng rén xiān zhèng jǐ正人先正己正:正直,公正。要让别人做到公平正直就必须自己先做到。王朔《永失我爱》:“这也就是我自个,换别人这样儿我也早急了,要不怎么说正人先正己上梁不正下梁歪。”
zhī bǐ zhī jǐ知彼知己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先秦 孙武《孙子 谋攻》:“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chěng jǐ shī zhòng逞己失众逞:放任。指由着性子胡来会失去众人的支持。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6回:“盖骄则恃己轻人,骄则逞己失众,失众无以御人,那得不败。”
gài bù yóu jǐ盖不由己盖:承上文申说理由和原因;由:听命,顺从。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元·无名氏《谢金吾》:“上命差遣,盖不由己。”
zhī jǐ zhī yù知己之遇遇:待遇。像对知己一样的待遇。形容受到赏识。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5回:“吾以羁旅亡命,受齐侯知己之遇,今日不能出力,反害偻堙,殆天意也!”
qiān gōng xū jǐ谦恭虚己虚己:谦虚,虚心。谦虚恭敬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就是待那同僚,却也谦恭虚己,百凡从事。”
duó jǐ yǐ shéng度己以绳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绳,接人则用抴。”
zuì jǐ zé gōng罪己责躬罪己:归罪于己;躬:自己。责备并归罪于自己。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9卷:“罪己责躬不可无,然亦不当长留在心胸为悔。”
ān fèn shǒu jǐ安分守己分:本分;守:保持;己:指自己活动的范围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节。指谨慎老实;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规矩;不越轨外求;亦指安于现状。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八卷:“自以为一己之能,万一人主见喜,则超臘奋迅何事不可为,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zhǎng bié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yán yǐ lǜ jǐ,kuān yǐ zì rén严以律己,宽以字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清·汪琬《送张牖如之任南宁序》:“严以律己,宽以字人。”
sǔn rén bù lì jǐ损人不利己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鲁迅《书信 致曹聚仁》:“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对的。”
yán yǐ lǜ jǐ,kuān yǐ dài rén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清·罗泽南《与蒋瀛海书》:“取古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之道,鞭策自己身心,以调和其血气。”
shì wèi zhī jǐ zhě sǐ士为知己者死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战国策 赵策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ú chū jǐ jiàn独出己见见:见解、主张。与别人不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清·无名氏《续小五义》第一回:“且说黑妖狐智化与小诸葛沈仲元二人暗地商议,独出己见,要去王府盗取盟单。”
lù cái yáng jǐ露才扬己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汉 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pái chú yì jǐ排除异己排挤、清除和自己意见不同或不属于自己集团派系的人。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十章:“孙峻、孙晽兄弟相继专权,更加残暴,排除异己,淫污宫廷。”
zhǎng tā rén wēi fēng,miè zì jǐ zhì qì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鲁迅《同意和解释》:“这原是国货,何苦违背民族主义,引用外国的学说和事实——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呢?”
chá jǐ zhī rén察己知人指情理之中的事情,察度自己,就可知之别人。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
yǐ jǐ duó rén以己度人度:推测;猜测。用自己的想法来衡量别人;依据自己一方的情况去猜测别人的情况。汉 韩婴《韩诗外传》:“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类度类,古今一也。”
fēng jǐ shǒu cán封己守残固步自封,抱残守缺。清·黄宗羲《留别海昌同学序》:“言理学者……薄文苑为辞章,惜儒林于皓首,封己守残,摘索不出一卷之内。”
yán yú lǜ jǐ严于律己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也作“严以律己”。宋 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xiān rén hòu jǐ先人后己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xìng bù yóu jǐ兴不由己兴:兴致。正在兴头上难以控制。康濯《春种秋收》:“她姨姨倒不是个媒婆子;不过是兴不由己,有口无心地张嘴搭话。”
fú jǐ shì夫己氏指那个人。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文公十四年》:“终不曰公,曰夫己氏。”
huàn nàn jiàn zhī jǐ患难见知己只有经过共同的患难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朋友。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他们说,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
bān qǐ shí tóu zá zì jǐ de jiǎo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古华《芙蓉镇》第三章:“活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jǐ zhī suǒ bù ān,wù shī yú rén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yǐ tiān xià wéi jǐ rèn以天下为己任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南史 孔休源传》:“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
qiáng zhě fǎn jǐ强者反己强者:有权势的人;反己:反省自己。指有权有势的人自我反省《雪涛谐史》:“乡绅此语,足令强者反己,殊为可传。”
tāo zài zhī jǐ叨在知己叨:谦词,表示辱没他人,自觉惭愧;知己:友谊深厚的朋友。有愧于作为您的知己朋友。清 霁园主人《夜潭随录 崔秀才》:“谓叨在知己,亟当如命。
kè jǐ shèn xíng克己慎行克己:克制自己;慎:谨慎。约束自己,小心做事。唐·韩愈《送齐皞下第序》:“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于上也。”
gè zhí jǐ jiàn各执己见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人民文学》1976年第3期:“两人争辩到这儿,就有点各执己见,搁不下来。”
wēi fú zì jǐ威福自己威福:指赏罚。任赏任罚,自己一人说了算。比喻大权在握,独断专行。《周书·尉迟迥传》:“杨坚以凡庸之才,藉后父之势,挟幼主而令天下,威福自己,赏罚无章,不臣之迹,暴于行路。”
shì bù guān jǐ,gāo gāo guà q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莆仙戏《父子恨》:“古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zūn jǐ bēi rén尊己卑人抬高自己,蔑视他人。形容自尊自大。柯劭忞《清史稿》卷四三九:“中国地处亚东,又为数千年文化之古国,不免挟尊己卑人之见,未尝取世界列国之变迁而比较之。”
shì bù guān jǐ事不关己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曹雪芹别传》:“当时的风气是谨言慎行,少发议论,事不关己,不必打听,因此对这一次大征战的命将出师,一直不甚了了。”
tuī jǐ jí rén推己及人用自己的意志去推想别人的心意。 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宋 朱熹《与范直阁书》:“学者之于忠恕,未免参校彼己,推己及人则宜。”
shēn bù yóu jǐ身不由己受外界或内心的影响;自身的活动由不得自己;不受自己的支配。《宋元戏文辑佚 陈巡检梅岭失妻》:“瓜期信通,为着功名,奔走西东。见说出路自觉心慵,身不由己,意冲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