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ī tiáo xiàn er shuān liǎng mà zha一条线儿拴两蚂蚱 | 比喻二者命运相连,谁也不能单独走开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因为咱们俩是一条线儿拴两蚂蚱,飞不了我,蹦不了你的。” |
yī xīn wú èr一心无二 | 指一心一意地做某种事情,没有杂念。 | 《旧唐书 张巡传》:“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 |
yī yì gū xíng一意孤行 | 不接受人家的劝告;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主观意见去做(行:行动;做)。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
yī xīn yī yì一心一意 | 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
yī gù qīng chéng一顾倾城 |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后遂以“一顾倾城”形容美女的眼波,亦以喻女子的美貌。 |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yī zuò yī qǐ一坐一起 | 犹言一举一动。 | 《吴子·论将》:“观敌之来,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 |
yī bǐ gōu duàn一笔勾断 | 同“一笔勾消”。 | 宋·陈亮《与吴益恭书》:“此事今已一笔勾断云云。” |
yī qiāng rè xuè一腔热血 | 腔:身体中空的部分。全身的热血,指生命。 | 明·吾丘瑞《运甓记·问卜决疑》:“胡骑猖狂,中原无主,一腔热血,无以自效。” |
yī pán sǎn shā一盘散沙 | 一盘黏合不到一起的沙子。比喻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 | 清 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论》:“然终不免一盘散沙之诮者,则以无合群之德故也。” |
yī yán sàng bāng一言丧邦 | 谓一句话可以亡国。 | 《论语·子路》:“一言而丧邦,有诸?”《旧唐书·孙伏伽传》:“周,隋之季,忠臣结舌,一言丧邦,谅足深诫。” |
qiān gǔ yī shí千古一时 | 喻指难得的机会。 |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今天下之机杼在王,王若出兵以临中原,天下响应,此千古一时也。” |
yī shēng yī dài一生一代 | 同“一生一世”。 | 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
yī dài tán zōng一代谈宗 | 谈宗:善于言谈,为世人所尊崇。指当代清谈大师。 | 《晋书·潘京传》:“君天才过人,恨不学耳!若学,必为一代谈宗。” |
yī lóng jiǔ zhǒng一龙九种 | 一条龙有九种品质的子孙。比喻同一父母的子女,有好坏不同。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俗语说的好,‘一龙九种,种种各别’,未免人多了就有龙蛇混杂。” |
yī chà liǎng é一差两讹 | 同“一差二错”。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卷:“如若不听我言语,逼迫女儿一差两讹,与你干休不得!” |
yī bù èr shí sì shǐ wú cóng shuō qǐ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 张恨水《啼笑姻缘》续集第八回:“她这两句话,问得沈国英很感到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
róng wéi yī tǐ融为一体 |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
yī yán jì chū,rú bái rǎn zào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 皂:黑色。话一出口,如同白底染上黑色。比喻话一出口,就不能更改收回。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5回:“何出此言,大将军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
yǐ yī jǐng bǎi以一儆百 | 见“以一警百”。 | 萧复兴《贴深蓝色海绵的球拍》:“连队的指导员是个复员军人,本想以一儆百,好好批评她一通。” |
wàn dài yī shí万代一时 | 时:时机。万世才有这么一个机会。形容机会难得。 | 《梁书·陈伯之传》:“三仓无米,东境饥流,此万代一时也,机不可失。” |
yī fēn yī lí一分一厘 | 分、厘:金钱单位,1元=10角,1角=10分,1=10厘。形容很少的数量。 | 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23回:“你若短了一分一厘,怕不全家处斩?” |
zhǔ yī wú shì主一无适 | 专一,无杂念。 | 《二程·粹言》卷上:“或问敬子曰:‘主一之谓敬。何谓一?’子曰:‘无适之谓一。’”《论语·学而》“敬事而信”宋·朱熹集注:“敬者主一无适之谓。” |
qiān zǎi yī yù千载一遇 | 一千年才可遇到一次。形容机会难得。 | 《东观汉记 耿况传》:“耿况彭宠,俱遭际会,顺时乘风,列为藩辅,忠孝之策,千载一遇也。” |
yī zì jiān jīn一字兼金 | 形容文字极其珍贵。兼金,价值倍常的好金。 |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四:“苏、黄遗墨流传至今者,一字兼金。” |
bù kě wú yī,bù kě yǒu èr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 形容独一无二或唯一的。 | 《南齐书·张融传》:“太祖索奇爱融,为太尉时,时与融款接。见融常笑曰:‘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
yī zhōu yī fàn,dāng sī lái chù bù yì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 一口粥,一口饭,都应当想到来得不容易。劝告人们要尊重劳动,爱惜粮食 |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yī yán ér dìng一言而定 | 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反悔。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一言而定三国。” |
qiān jūn yì dé,yī jiàng nán qi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 指将才难得。 |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陡恁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
yī hū bǎi nuò一呼百诺 | 诺:答应的声音。一声呼唤就有许多人答应。形容权势显赫;仆从很多。 | 唐 拾得《诗》:“人生浮世中,个个愿富贵;高堂车马多,一呼百诺至。” |
yī hóng ér sàn一閧而散 | 见“一哄而散”。 | |
xióng shì yī shì雄视一世 | 形容称雄于一代。 | 清·邵长蘅《侯方域魏禧传》:“朝宗始唱韩欧之学于举世不为之日,遂以古文雄视一世。” |
yī pēn yī xǐng一喷一醒 | 原指斗鸡用水喷,使之清醒后再斗。后比喻推动督促。 | 唐 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
dīng yī què èr丁一确二 | 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9卷:“如今人持择言语,丁一确二,一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便是立诚。” |
yī hěn èr hěn一狠二狠 | 犹言索性,干脆。多指下极大的决心。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六回:“你既要干这营生,不如一狠二狠,把奴才结果了。” |
yī wù bù zhī一物不知 | 对某一事物有所不知。比喻知识尚有欠缺。 | 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
yī lái èr wǎng一来二往 | 来来往往次数多。 |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一章:“只因路上种种劳苦波折,常需互相照应,一来二往,也就近乎起来。” |
qiān jīn yī zhì千金一掷 | 形容生活奢侈,用钱没有节制。 | 唐 李白《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 |
qiān zǎi yī dàn千载一弹 | 典出《汉书·王吉传》:“吉与财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财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吉,字子阳。后以“千载一弹”极言彼此交情深厚,甚为难得。 | 典出《汉书·王吉传》:“吉与财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财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吉,字子阳。 |
yī tì yī jù一替一句 | 你一句,我一句,替换着讲。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那知这张李二公,又亲自到厢房里来道谢,一替一句,又奉承了半日。” |
yī yíng yī hé一迎一和 | 一味迎合。 |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也是你不合去杀人处,一迎一合。” |
yī yè fū qī bǎi rì ēn一夜夫妻百日恩 | 一旦结为夫妻,就会产生深厚的感情。 | 许地山《春桃》:“咱们到底还是两口子,常言道,一夜夫妻百日恩——” |
xiǎo cài yī dié小菜一碟 | 指不值得大肆宣扬。形容事情很容易办成。 | 陈忠实《白鹿原》第29章:“收拾共匪,那仅是小菜一碟、猴毛一撮。” |
yī yú zhī jiàn一隅之见 | 隅:角落。在很狭小的角度里所看见的。比喻片面的见解和主张。 |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 |
yī huáng liǎng shé一簧两舌 | 比喻胡言乱语。 | 汉 焦赣《易林》:“一簧两舌,妄言谄语。” |
yī dīng bù shí一丁不识 |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 《旧唐书 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
xiù huàng yī qiāng虚晃一枪 | 形容佯作进攻,以便退却。 |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回:“栾廷玉抵当不住,虚晃一枪,败阵而走。” |
yī jiè zhī cái一介之才 | 微小的才能。 | 《后汉书·杜诗传》:“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兴建庠序,启设郊丘,一介之才必记,天文之典咸秩。”吕向注:“一介,谓小才也。” |
yī bō wèi píng,yī bō yòu q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一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 | 宋 姜夔《白石道人诗话》:“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又作。” |
dīng yī mǎo èr丁一卯二 | 丁:通“钉”,这里指榫头;卯:器物上接榫头的孔眼。丁卯合位,一丝不差。形容确实、牢靠。 |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要说个丁一卯二,不许你差三错四。” |
duō yī shì bù rú shěng yī shì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 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红楼梦》第四五回:“你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
yī jiā zhī zhǎng一家之长 | 家庭的当家人。 |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六章:“一家之长冒起宗就断然决定:所有男丁立即剃掉头发。” |
èr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 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 明·烟霞散人《斩鬼传》第四回:“这叫做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待他伤了一个,便容易了。” |
yī yǐ dāng shí一以当十 |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 《战国策 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 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
yī wú suǒ hào一无所好 | 好:喜爱。指没有一种爱好。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1回:“这些茶树都是家父自幼种的。家父一生一无所好,就只喜茶。” |
mí rán yī gài斠然一概 | 持平一致。 | |
zhōng liú yī xíng中流一壸 | 喻可贵难得。语出《鹖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壸千金。”壶,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 | 语出《鹖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壸千金。”壶,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 |
zhōng liú yī hú中流一壶 | 壶: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比喻珍贵难得。 | 《鹖冠子 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 |
yī qì hún chéng一气浑成 | 形容诗文首尾贯通,完满自然,不见雕凿。 |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以诗志别,分韵得‘秋’字,援笔立就,一气浑成。” |
yī lù shén qí一路神祇 | 谓同伙的人。意含讥讽。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5回:“因指着应伯爵、谢希大说道:‘这两个天杀的,和他都是一路神祇。’” |
bǎi xīng bù rú yī yuè百星不如一月 | 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 《淮南子·说林训》:“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 |
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百闻不如一见 | 闻:听。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 | 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
yī niàn zhī cuò一念之错 | 一个念头的差错。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8回:“守其在我,听其在天,是或一道,所怕者,磨易鳞,涅易淄,一念之错,终身之悔耳。” |
dǔ cǎi yī zhì赌彩一掷 | 犹言孤注一掷。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喻子才谓元镇曰:‘相公此举,有万全之策乎?亦赌彩一掷也。’” |
yī piàn jiāo tǔ一片焦土 | 形容遭遇火灾(或战火),房屋全部被衩焚毁的景象。 | 唐·杜牧《阿房宫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zhòng kǒu yī cí众口一辞 |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 宋 欧阳修《濮议》卷四:“众口一辞,纷然不止。” |
yī zǐ shī zhāo,mǎn pán jiē shū一子失着,满盘皆输 | 着:下棋落子。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关键性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 | 李欣《老生常谈·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一子失着,满盘皆输,这是有的。” |
yī cháng bàn duǎn一长半短 | 见“一长二短”。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回:“倘有一长半短,岂不于我的风水也有关碍?” |
yī kuí yǐ zú一夔已足 | 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
qiān zǎi yī rì千载一日 | 犹千载一时。 | 元·寿宁《静安八咏·赤乌碑》:“龟龙剥兮皇象书,千载一日兮传赤乌。” |
dìng yú yī zūn定于一尊 | 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 《史记·秦始皇本纪》:“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
yī shǒu yī zú一手一足 | 一个人的手足。指单薄的力量。 |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 |
yī xīng bàn diǎn一星半点 | 形容极少。 | 老舍《四世同堂》:“他以为也许言语之间得罪了她,而她以为即使有一星半点的顶撞也犯不着这么客气。” |
yī shí zhī xuǎn一时之选 | 指某一时期的优秀人才。 | 《新唐书·韦抗传》:“它所辟举,如王维、王缙、崔殷等,皆一时选云。”宋·曾巩《〈范宽之奏议集〉序》:“其所引拔以言为职者,如公,皆一时之选。” |
yī shēn dōu shì dǎn一身都是胆 | 极言胆大勇敢。 |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
yī zǒu le zhī一走了之 | 谓不顾而去。 |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我亦尚在看看人间世,不过总有一天,是终于要‘一走了之’的,现在是这样的世界。” |
yī lóng yī zhū一龙一猪 | 比喻两个人高下相差极大。 | 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三十骨胳成,乃一龙一猪。” |
xiǎn hè yī shí显赫一时 | 显赫:有名声有权势地位的。在一个短时期内名声权势极大。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宪传》:“权贵显赫,倾动京都。” |
rén tóng yī shì仁同一视 | 犹言一视同仁。 | 《元典章·诏令一·成宗立皇太子诏》:“於戏!庆衍无疆,既正名于国,本仁同一视,尚均福于黎元。” |
zhī qí yī wèi zhī qí èr知其一未知其二 |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
yī dìng bù yì一定不易 | 易:改变。原指一定下来就不变更,后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变。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 |
qiān rì dǎ chái yī rì shāo千日打柴一日烧 | 比喻持久奋斗而一旦成功。也比喻平时积攒,一朝花费。同“千日斫柴一日烧”。 | |
yī chuí zǐ mǎi mài一锤子买卖 | 只做一次生意。多指价钱贵,货色次,服务态度不好,顾客不愿再来打交道。 | 老舍《女店员》第二幕:“咱们哪,砂锅砸蒜,一锤子的买卖,我永远不再到这儿来!” |
qiān fū suǒ yán rú yī huì千夫所言如一喙 | 喙:鸟嘴。形容众口一辞或文章模式划一 | 章炳麟《上李鸿章书》:“然其欲连盟中国,以措亚洲舄础之安,则千夫所言如一喙也。” |
yī yán xīng bāng一言兴邦 | 谓一句话可以兴国。 | 《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唐·刘禹鍚《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 |
yī fàn zhī xiān一饭之先 | 时间上先吃一顿饭。指年龄比别人稍长。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越语》:“寡人礼先壹饭矣。” |
gān tóu yī bù竿头一步 | 比喻更进一步。 | 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勇猛精进,竿头一步。” |
yī chǎng chūn mèng一场春梦 | 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 唐 卢延让《哭李郢端公》:“诗侣酒徒销散尽,一场春梦越王城。” |
yī fǎn cháng tài一反常态 | 一反:完全相反;整个儿相反;常态:平常的情态。完全和平常的态度相反。形容态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 郭澄清《大刀记》第16章:“可是而今,他却一反常态,神采飞扬地高谈阔论起来。” |
yī chén bù dào一尘不到 | 形容清净纯洁。 | 唐·唐彦谦《游清凉寺》诗:“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 |
yī biǎo rén cái一表人才 | 形容人的相貌;仪表都很出色。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嫁一个么!” |
yī bǐ gōu xiāo一笔勾销 | 勾销:取消;抹掉。用笔在书面材料上勾画一下;表示事情已经了结或取消。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一概不计较。 | 宋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第七卷:“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 |
fèn bì yī hū奋臂一呼 | 奋臂:高举手臂。高举手臂,大声呼喊。 | 《魏书·卢玄传》:“洞庭、彭蠡,竟非殷固,奋臂一呼,或成汉业。” |
yī fū dāng guān一夫当关 | 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明史·外国传一·朝鲜》:“忠州左右乌、竹两岭,羊肠绕曲,有‘一夫当关’之险。” |
yī fēi chōng tiān一飞冲天 | 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做出了惊人之举。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yòu ruò yī gè又弱一个 | 弱:丧失,减少。又少了一个。表示哀悼人去世。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 |
yī zuò jìn qīng一坐尽倾 | 满座倾慕。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加。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按,《汉书》本传颜师古注:“皆倾慕其风采也。” |
qiān gǔ yī lǜ千古一律 | 谓从来如此。 | 明·李贽《史纲评要·周记·敬王》:“杀子产,谤仲尼,千古一律,何足怪哉?” |
huǐ yù bù yī毁誉不一 | 毁誉:诋毁和称赞;不一:不一样,不一致。有人说好,有人说坏,说法不一。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7回:“外臣毁誉不一,俱着各自据实奏闻。” |
yī liǎo bǎi dàng一了百当 | 指办事妥当、彻底。 | 明 张居正《答山东巡抚何来山》:“清丈事,实百年旷举,宜及仆在位,务为一了百当。” |
yī yán chāo bǎi zǒng一言抄百总 | 抄:包括;百总:全部。一句话包括了全部,再也不改变。指打定了主意。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那知他打定了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