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niǎo fú fā yǐn擿伏发隐 | 擿:揭露。伏:隐藏。发:揭发。隐:隐蔽。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亦作“擿奸发伏”、“擿伏发奸”。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莅任之后,擿伏发隐,不畏豪横,不上半年,治得县中奸尻敛迹,盗贼潜踪,人民悦服。” |
fā rén shēn sī发人深思 |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 京夫《手杖》:“虽平平淡淡,却颇发人深思,让人牵肠动情。” |
bái fà qīng shān白发青衫 | 青衫:无功名者的服饰。谓年老而功名未就。 | 宋 赵令畤《侯鲭录》第七卷:“琼林宴罢作诗曰:‘白发青衫晚得官,琼林顿觉酒肠宽。’” |
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一发而不可收 | 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乱败之及,一发而不可收也。” |
biāo fā diàn jǔ飙发电举 | 飙:暴风;举:起飞。形容声势迅猛。 | 《明史 戚继光传》:“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
shī hào fā lìng施号发令 | 发布号令。 | 《北齐书 杨愔传》:“每天子临轩,公卿拜授,施号发令,宣扬诏册,愔辞气温辩,神仪秀发,百僚观听,莫不悚动。” |
jiǎn fà dù mén剪发杜门 | 剪发:剪掉头发,指削发为僧。杜门:闭门。剪发为僧,闭门不出。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由是以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
tóng yán hè fà童颜鹤发 | 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5回:“策见其人,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 |
xīn huā nù fā心花怒发 | 犹心花怒放。 | 清·郑燮《花间堂诗草跋》:“一旦心花怒发,便如太华峰头十丈莲矣。” |
yī yán bù fā一言不发 | 一句话也不说。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发,啼哭起来。” |
róng guāng huàn fā容光焕发 | 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身体健康。面容有神采。形容精神饱满。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阿绣》:“母亦喜,为女盥濯,竟妆,容光焕发。” |
dǎo lì fèn fā蹈厉奋发 | 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奋:振作;发:激励。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9回:“吾父老子弟,尤当蹈厉奋发,为民前躯。” |
fā fán qǐ lì发凡起例 | 发凡:提示全书的通例。指说明全书要旨,拟定编写体例。 | 晋·杜预《春秋左传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
fā gǔ zhèn lóng发瞽振聋 | 发:开启;瞽:盲人;振:振动;聋:耳聋。使盲人也能看见,使聋人也听得见。比喻言论文章使人清醒感奋。 | 汉·枚乘《七发》:“当时之是,虽有淹病滞疾,犹将伸佉起蹙,发瞽振聋而观望之也。” |
fā jiān zhāi fù发奸摘覆 | 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彼铺张于条教号令之末,矜诩于发奸摘覆之神,曷足语知道?” |
páng méi huáng fā庞眉黄发 | 眉斑白,头发黄。指老人。庞,用同“厖”。 | 《北史·隋纪下·炀帝》:“朕永言稽古,用求至理,是以庞眉黄发,更令收叙,务简秩优。” |
huò fā chǐ yá祸发齿牙 | 说话不谨慎会招来灾祸。 | 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祸发齿牙,言生枝叶,率是道也。” |
tóu pí fā má头皮发麻 | 形容极其恐惧的感觉。 |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18章:“当西边‘中央军’被歼以后,一些伪保长确实感到头皮发麻。” |
lí méi ài fā梨眉艾发 | 眉发俱白。形容年高。 | 清·檗子《聊斋志异侠女篇弹词》:“其子后来镜下芙蓉人及第,祖母尚梨眉艾发寿而康。” |
hòu jī bó fā厚积薄发 |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 |
fā táng zhī qǐng发棠之请 | 发:发放;棠:齐国地名,积谷之处;请:请求。原指孟轲劝请齐王发放棠邑粮食赈济饥民。后指请示赈济。 | 《孟子·尽心下》:“齐饥,陈瑧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 |
xū fà jiē bái须发皆白 | 胡须头发全都白了。指年事以高。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那太公年近六旬之上,须发皆白,头戴遮尘暖帽,身穿直缝宽衫,腰系皂丝绦,足穿熟皮靴。” |
qiǎo fā qí zhòng巧发奇中 | 发:射箭,比喻发言。形容善于乘机发表意见,后能为事实所证实。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孝武本纪》:“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 |
tǔ bǔ wò fà吐哺握发 | 哺:口吕咀嚼着的食物。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头时多次把头发握在手中。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 |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
fā méng jiě huò发蒙解惑 | 发蒙:启发蒙昧;解惑:解除疑惑。指启发开导,脱离蒙昧,解除疑惑。 | 汉·枚乘《七发》:“故曰发蒙解惑,不足以言也。” |
yī mù sān wò fà一沐三握发 | 沐:洗头。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 | 汉·王充《论衡·书解》:“周公一沐三握发,为周攻法制而周道不弊。” |
liǎo fà cuī kū燎发摧枯 | 燎发:火烧毛发;摧枯:折断枯木。比喻消灭敌人极容易。 | 《隋书·音乐志下》:“攻如燎发,战似摧枯。” |
dǎn hán fā shù胆寒发竖 | 形容恐怖之极。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发竖,永为子孙之戒。” |
zhù fā wén shēn祝发文身 | 削短头发,刻画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 | 《毂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晋·孙绰《喻道论》:“周之泰伯远弃骨肉,托迹异域,祝发文身,存之不反,而论称至德,书著大贤。” |
pī fā yīng guàn披发缨冠 | 谓不及束发冠戴,只系缨于颈。比喻急于救援。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 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
fā hūn zhāng dì shí yī发昏章第十一 | 昏头昏脑的风趣话。仿《孝经》“某某章第几”的说法。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只见头在下,脚在上,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跌得个‘发昏章第十一’!” |
fā fèn zì lì发愤自厉 | 发愤:下决心,立志;厉:磨砺。立志磨炼自己。 | 章炳麟《与刘揆一书》:“夫处阴极玄黄之世,材者宜发愤自厉,复我种族。” |
qiān yī fà ér dòng quán shēn牵一发而动全身 | 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 清 龚自珍《上大学士书》:“故事何足拘泥?但天下事,有牵一发而全身为之动者,不得不引申触类及之也。” |
yì qì fēng fā意气风发 |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
fā yáng guāng dà发扬光大 | 光大:使显赫盛大。使好的优秀的事物现象不断发展;从而更加完善、提高。 | 宋 黄榦《黄勉斋文集 刘正之遂初堂记》:“备前人之美发挥而光大之。” |
nù fà chōng guān怒发冲冠 | 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zhuó yì zāi huā huā bù fā,wú yì chā liǔ liǔ chéng yīn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 | 着意:用心。有心栽种的花没开,无意插下的柳枝却成了一片柳荫。比喻存心想求得的没得到,不经意的却意外地取得了收获。 |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二折:“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荫。” |
qǐ gēn fā yóu起根发由 | 比喻指出事物的根源。 | |
fā fèn tú qiáng发愤图强 | 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 | 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发愤图强,彻底革命。” |
bào fā hù暴发户 | 指突然发了财得了势的人。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书,咱伺候过多少,没瞧过他这囚攘的暴发户,在咱面上混充老爷!” |
huáng fā tái bèi黄发鲐背 |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鲐背;鲐鱼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长寿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黄发台背”、“黄耈台背”、“鲐背苍耈”。 | 南朝·宋·宗炳《明佛论》:“虽复黄发鲐背,犹自觉所经俄顷,况其短者乎?” |
zhuàng fā chōng guàn壮发冲冠 | 形容气概雄伟豪迈。 | 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公雄心烈眦,壮发冲冠,按东海之金刀,飞北斗之石箭。” |
háo fà bù shuǎng毫发不爽 | 毫发:细发和头发;爽:差错。形容一丝一毫都不差。也作“毫厘不爽”。 | 明 李贽《观音问 答自信》:“悭贪者报以饿狗,毒害者报以虎狼,分厘不差,毫发不爽。” |
wén shēn jiǎn fā文身剪发 | 见“文身断发”。 | 《韩诗外传》第八卷:“夫越亦周室之列封也……文身剪发而后处焉。” |
fā zōng zhǐ shì发综指示 | 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在后面操纵指挥。 |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
yī chù jí fā一触即发 | 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 宋 张咏《乖崖集》:“鯸鯣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
huá fà cāng yán华发苍颜 | 颜:容颜。头发花白,面容苍老。形容老年人的相貌。 | 宋·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
jiàn bù róng fà间不容发 | 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非常危急。也指严谨完整;没有破绽。 | 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
huáng fà chuí tiáo黄发垂髫 |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 | 《诗经·鲁颂·閟宫》:“黄发台背。”晋·潘岳《藉田赋》:“垂髫总发。” |
hóng dé fā zǐ红得发紫 | 形容一个人走红,受重视到了过分的程度。 | 靳凡《公开的情书》:“她仗着出身好,业务好,红得发紫。” |
zì liè fà zhǐ眦裂发指 | 眼角裂开,头发上竖。形容愤怒到极点。 | 《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fèn fā tú qiáng奋发图强 | 奋发:精神振作;情绪饱满;图:谋求。振作精神;谋求强盛。 |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
huáng fà ér chǐ黄发儿齿 | 比喻人长寿。 | |
huáng fā dài bèi黄发骀背 | 见“黄发台背”。 | 唐·李德裕《上尊号玉册文(会昌二年奉敕撰)》:“于是服冕之士,戴鹖之伦,暨藩侯邦伯,黄发骀背,不谋而进曰……” |
hèn qióng fā jí恨穷发极 | | |
shēng fà wèi zào生发未燥 | 胎发未干。用以指孩童之时。 | 《宋书 索虏传》:“焘大怒,谓奇曰:‘我生头发未燥,便闻河南是我家地。’” |
huò fā xiāo qiáng祸发萧墙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乱发生在内部。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jié fà cuò gǎo截发锉藳 | 锉藳:锉碎褥草。把头发剪了卖钱招待客人,锉碎褥草给客人喂马。指诚挚待客。 | 明·徐渭《寿史母序》:“陶侃之母贫约无他营也,截发锉藳,以易其供,以给其秣。” |
sī xī fà jiě丝析发解 | 丝、发:指极其细微;解:分剖。比喻细密而有条理地分析剖解。 | 明·宋濂《汪先生墓志铭》:“参以伊洛大儒传注之说,丝析发解,日攻月较,不故求为异,而亦不苟为同。” |
fā hào chū lìng发号出令 | 发:发布;号:号令;令:命令。发布命令,下指示进行指挥。 | 西汉·戴圣《礼记·经解》:“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上下相亲谓之仁。” |
hè fà tóng yán鹤发童颜 | 鹤发:白白的头发;童颜:红红的面色。满头白发;面色像孩童一样红润。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 | 唐 田颖《玉山堂诗文集 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
xián wú xū fā弦无虚发 | 谓射箭百发百中。 | 《陈书·萧摩诃传》:“又有西域胡,妙于弓矢,弦无虚发,众军尤惮之。” |
fā méng zhèn luò发蒙振落 | 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摇动。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
jiǎn fà pī hè剪发披褐 | 剪发:剪掉头发,指削发为僧;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比喻剪发为僧。 | 唐·李公佐《谢小娥传》:“里中豪族争求聘,娥誓心不嫁。遂剪发被褐,访道于牛头山。” |
qiān jūn yī fà千钧一发 | 钧:古时的计量单位;以三十斤为一钧。一根头发上拴着千钧重物。形容万分危急的情形。 | 宋 程珌《程端明公洛水集 丙子轮对札子》第11卷:“肆我祖宗得请于上帝,假手鞑靼,连岁屏除,岌岌之千钧一发矣。” |
sàn fà chōu zān散发抽簪 | 簪:绾头发的首饰。抽掉簪子,散开头发。指弃官隐居,过逍遥自在的生活。 | 三国·魏·钟会《遗荣赋》:“散发抽簪,永纵一壑。” |
fā zhāi jiān yǐn发摘奸隐 | 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 《北史·循吏传·梁彦光》:“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 |
shēng lèi jù fā声泪俱发 | 俱:都。指边说边哭,形容极其悲恸、哀伤的样子。 | 唐·裴度《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铭》:“每一言一誓,声泪俱发。” |
fā fán yán lì发凡言例 | 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分类举例以说明书的体例。 |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
fèn fā chuō lì奋发踔厉 | 奋发有为,意气昂扬。语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 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
duàn fā wén shēn断发纹身 | 见“断发文身”。 | 冯至《伍子胥》九:“在吴越的边境上还有许多野人,他们是断发纹身的。” |
jǔ lì fā fán举例发凡 | 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指分类举例,说明全书的体例。 | 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
pī fà yáng kuáng被发详狂 | 被发:披散头发。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之吴,乃被发详狂,跣足涂面,行乞于市。” |
pī fà fù yīng被发附膺 | 被:通“披”,散乱;附膺:拍胸。披散头发捶拍胸脯。形容十分悲愤痛心。 | 唐·杨炎《灵武受命宫颂序》:“臣等若不克所请,与亿兆之众将被发附膺号于天而诉于帝矣!” |
chōng guàn fā nù冲冠发怒 | 见“冲冠怒发”。 | 唐·元稹《观兵部马射赋》:“凡献艺者,岂自疑于无必。冲冠发怒,扬鞭气逸,引满雷砰,腾凌飙疾,皆穷百中之妙,尽由一孔而出,乃知来者之艺,盖亦前人之匹。” |
fā kē dǎ qù发科打趣 | 科:古戏曲用语;打趣:用诙谐的言语凑趣助兴。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人发笑或拿人开玩笑。 | 清·颐琐《黄绣球》第15回:“那稿子是同黄通理大家参酌,中间也有发科打趣的处在。” |
xuē fā pī zī削发披缁 | 剃去头发,身着黑衣。表示出家。 | 明·周楫《西湖二集·党阇黎一念错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发披缁,便是释牟尼佛。” |
máo fā sǒng rán毛发耸然 | 见“毛发悚然”。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朵思见之,毛发耸然,回顾孟获曰:‘此乃神兵也!’” |
fā yǐn zhāi fú发隐摘伏 | 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 宋·秦观《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发隐摘伏,敏捷如神。” |
chōng kǒu ér fā冲口而发 | 不加思索地说出口来。 | 明·李贽《焚书·李温陵传》:“滑稽排调,冲口而发,既能解颐,亦可刺骨。” |
chuō lì jùn fā踔厉骏发 | 见“踔厉风发”。 | 清·汪琬《<安南日记>序》:“试读其所与国王书,后先援据故事,踔厉骏发,烂然明析。” |
fā méng qǐ zhì发蒙启滞 | 发蒙:启发蒙昧;滞:不流通。启发蒙昧,打通阻塞。 | 《宋书·武帝纪下》:“古之建国,教学为先,弘风训世,莫当于此,发蒙启滞,咸必之。” |
yán fā huò suí言发祸随 | 同“言出祸从”。 | 唐·陆贽《谢密旨因论所宣事状》:“其如言发祸随,求之以情既无端,验之以迹又无兆,宜蒙昭恕,理在不疑。” |
fā méng qǐ bì发蒙启蔽 | 发蒙:启发蒙昧;蔽:蒙蔽。启发蒙昧。 | 明·李贽《答李见罗先生书》:“发蒙启蔽,时或未省,而退实沉思。” |
dǎo lì fā yáng蹈厉发扬 | 蹈厉:踏地猛厉;发扬:奋发。比喻奋勇直前。 |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 |
máo fā bù shuǎng毛发不爽 | 犹毫发不爽。 |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四至八到,方方凑合,求其毛发不爽难矣。” |
jiǎn fā bèi hè剪发被褐 | 见“剪发披缁”。 | 唐·李公佐《谢小娥传》:“里中豪族争求聘,娥誓心不嫁。遂剪发被褐,访道于牛头山。” |
fā hào tǔ lìng发号吐令 | 发:发布;号:号令;令:命令。发布命令,下指示进行指挥。 | 晋·葛洪《抱朴子·君道》:“发号吐令,则訇若雷霆之激响,而不为邪辨改其正。” |
xìn fā xiāo qiáng衅发萧墙 | 衅:缝隙,引申为争端,事端。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引申为内部。比喻事端或灾祸发生在内部。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傅燮传》:“今张角起于赵、魏,黄巾乱于六州。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 |
chǐ wēi fā xiù齿危发秀 | 年高眉秀。 | 《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至若齿危发秀之老,含经味道之生,莫不北面人宗,自同资敬。” |
jiǎn fā pī zī剪发披缁 | 亦作“剪发被褐”。削发,身着僧尼服装。谓出家为僧尼。 | 唐·蒋防《霍小玉传》:“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 |
xì bù róng fà细不容发 | 容:容受;发:头发。比喻十分细小。 | 《晋书·卫瓘传》:“焕若星陈,郁若云布。其大径寻,细不容发。” |
hòu fā zhì rén后发制人 | 发:发动;制:控制、制服。指先让对方动手;抓住其弱点之后;再一举反击以战胜对方。指后发动制服人的措施。 | 荀况《荀子 议兵》:“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
zhū yán cuì fā朱颜翠发 | 同“朱颜绿发”。 | 宋·周邦彦《西平乐》词:“追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
máo fà zhī gōng毛发之功 | 形容极微小的功劳。 | 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窃不自量,志在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 |
tóu nǎo fā zhàng头脑发胀 | 自负;自大。 | |
hè fà jī pí鹤发鸡皮 | 鹤发:白发;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皮肤发皱,头发苍白。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 | 北周 庾信《竹杖赋》:“噫,子老矣!鹤发鸡皮,蓬头历齿。” |
xìng zhì bó fā兴致勃发 | 兴致:兴趣。形容兴头很足。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梨园子弟同宫女们,歌的歌,舞的舞,饮至半酣,兴致勃发。” |
péng tóu sàn fà蓬头散发 | 形容头发披垂,非常散乱。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60回:“众役将婆子打的蓬头散发,和开路鬼一般。” |
hán chǐ dài fā含齿戴发 | 口中有齿,头上长发。指人类。 | 《魏书·韩子熙传》:“遂乃擅废太后,离隔二宫,拷掠胡定,诬王行毒,含齿戴发,莫不悲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