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é cháng bǔ duǎn
基本解释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出处《韩非子 初见秦》:“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轮船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字长城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折寇》:“仗恩台一字长城,借寒儒八面威风。” |
一字长蛇阵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8回:“听的里面雷声高举,四七二十八门,一齐分开,变作一字长蛇之阵,便杀出来。” |
一家之长 |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六章:“一家之长冒起宗就断然决定:所有男丁立即剃掉头发。” |
一技之长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4回:“凡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如有一技之长者,前来进谒,莫不优礼以待。” |
一无所长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今先生处胜门下三年,胜未有所闻,是先生于文武一无所长也。” |
一无长物 | 《晋书·王恭传》:“吾平生无长物。” |
一日之长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
一波三折 | 《宣和书谱 太上内景神经》:“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 |
一长一短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王夫人便一长一短问他今日是那几位堂客,戏文好歹,酒席如何。” |
一长两短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6回:“娘娘倘有一长两短,小尼岂肯独活。” |
一长二短 | 清 李渔《凰求凤 假病》:“若有一长二短,叫我怎生舍得。” |
一长半短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回:“倘有一长半短,岂不于我的风水也有关碍?” |
七折八扣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8回:“这里的客店钱,就拿两块洋钱出来,由得他七折八扣的勉强用了。” |
七破八补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3回:“外面来了一个白须老头子,穿了一件七破八补的棉袍,形状十分瑟缩。” |
七长八短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左有顾大嫂,右有孙二娘,引一千余军马,都是七长八短汉,四山五岳人。” |
万古长存 | 宋 晁补之《次韵苏门下寄题雪浪石》:“公归廊庙谁得挽,此石万古当长存。” |
万古长春 |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四折:“也论功增封食邑,共皇家万古长春。” |
万古长青 | 元 无名氏《谢金吾》:“也论功增封食邑,共皇家万古长春。” |
万年长存 | 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刻着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永远照耀着后代。” |
万里长城 |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
万里长征 | 唐 王昌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三折之肱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今闻老爷大展三折之肱,治我一国之主,若主上病愈,老爷江山有分,我辈皆臣子也,礼当拜请。” |
三折其肱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
三折股为良医 | 唐·欧阳詹《送洪孺卿赴举序》:“三折股为良医。予五升词扬,四遭渏摭,是以窃知乎之则。” |
三折肱为良医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
三折肱,为良医 | 《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
三长两短 | 明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
三长四短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3回:“若再有三长四短,叫为兄的回去,怎生见你令尊令堂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