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ān zhī shǒu
基本解释扒手,小偷。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庙会期间上布施的人不断头,得有个人来监视‘三只手’。”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举三反 |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一举手之劳 |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
一倡三叹 | 《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
一口三舌 | 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口三舌,相妨无益。” |
一唱三叹 | 先秦 荀况《荀子 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
一国三公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
一岁三迁 | 《南史 到儰传》:“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 |
一手一脚 | 郭沫若《棠棣之华》第五幕:“我们的父亲死得很早,是我们的母亲把我们姐弟两人一手一脚抚养成人。” |
一手一足 |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 |
一手包办 | 清 李绿园《歧路灯》:“你一手包揽,我只晴我的手头钱。” |
一手包揽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43回:“你一手包揽,我只赊我的头钱。” |
一手托天 | |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 《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
一手遮天 | 唐 曹邺《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
一把手 | 朱自清《三家书店》:“剑桥是第一把手。” |
一日三复 | 《梁书·何逊传》:“沈约亦爱其文,尝谓逊曰:‘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 |
一日三岁 | 《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
一日三月 | 《诗·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一日三省 |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一日三秋 | 南朝 梁 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路迩人遐,音尘寂绝,一日三秋,不足为喻。” |
一日三覆 | 《孔子家语·弟子行》:“独居思仁,公言仁义。其于诗也,则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宫绦之行也。”按,《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家语》本此。 |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 《诗经 王风 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一时三刻 | 清·李渔《凰求凤·夥媒》:“机缘凑,把愁肠暂丢,便难成,也一时三刻展眉头。” |
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 唐·高武仲《中兴间气集》:“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 明·顾大典《青衫记·承璀受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大小三军,听吾命令。” |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 老舍《小坡的生日》:“南星摸着头上的大包,颇有点‘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的神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