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āo xiáng nà pàn
基本解释指招收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现多用来形容网罗坏人;扩充力量;结党营私。
出处《赖古堂名贤尺牍新钞 与卓珂月》:“辄欲奏记自通,已又念近日时刻中诸君子,所记载文籍,不啻招降纳叛,而世之附名其中者,虽不尽弭耳乞盟,然意已近之。”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谦受益,满招损 | 明·沈采《千金记·延访》:“谦受益,满招损。” | 
| 满招损,谦受益 | 《尚书 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 
| 从天而降 | 东汉 班固《汉书 周亚夫传》:“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 
| 去故纳新 |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 |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 
| 招财进宝 | 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招财进宝臻佳瑞,合家无虑保安存。” | 
| 伏虎降龙 |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 
| 招兵买马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虏谍》:“限他三年内招兵买马,骚扰淮阳地方,相机而行,以开征进之路。” | 
| 降志辱身 |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 | 
| 藏垢纳污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 《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 
| 花枝招展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蓬步轻移,如花枝招展一般。” | 
| 金字招牌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总算一帆风顺,文武全才的金字招牌,还高高挂着。” | 
|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这才是福无双降,祸不单行。我才脱了天条死难……又撞着这般恶魔,他来害我!” | 
| 离经叛道 | 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见新法之行,往往行诸吟咏。” | 
| 不打自招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 
| 深文周纳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 | 
| 降人以心 | 《三略·下略》:“圣人之政,降人以心;贤人之政,降人以礼。” | 
| 纳屦踵决 | 《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 
| 纳履决踵 | 明 程登吉《幼学琼林 贫富》:“曾子捉襟见肘,纳履决踵,贫不胜言。” | 
| 鸿飞霜降 | |
| 招财纳福 | 伊索《伊索寓言·赫耳墨斯的雕像》:“他看见自己的像,心想自己是个掌管招财纳福的天使,人们一定要出高价来买,就问值多少钱。” | 
| 纳贡称臣 | 《清史稿·太宗本纪》:“宜要其纳贡称臣,以黄河为界。” | 
| 枉勘虚招 | |
| 水里纳瓜 | 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我劝谏他似水里纳瓜,他看觑咱如镜里观花。” | 
| 纳垢藏污 | 《左传 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 | 
| 海纳百川 |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 
| 作善降祥 | 《尚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