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é zhǐ shì lǚ
基本解释脚大鞋小,切断脚趾去适应鞋子的大小。比喻勉强凑合或无原则的迁就。
出处刘师培《<古书疑义举例>补》:“若强为之解,徒见其截趾适履耳。”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斩钉截铁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 | 
| 圆颅方趾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精神训》:“故头之圆也像天,足之方也像地。” | 
| 冠履倒置 | 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第22卷:“明宗之于强藩已多所包容,不能制驭矣。至石晋尤甚,几有冠履倒置之势。” | 
| 安适如常 | 叶圣陶《线下 孤独》:“待交了春,天气渐见和暖,就安适如常了。” | 
| 章甫荐履 | 《文选 贾谊<吊屈原文>》:“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 | 
| 如履薄冰 |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 直截了当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 
| 断章截句 | 《宋史 选举志二》:“断章截句,破坏义理。” | 
| 踵趾相接 | 杨天石《黄遵宪》:“黄遵宪盛赞他们‘前仆后起,踵趾相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 
| 冠履倒易 | 《东观汉记 杨赐传》:“亡损沟壑,不见逮及,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 
| 足履实地 | 《宋史·刘甲传》:“生平常谓:吾无他长,惟足履实地。” | 
| 适得其反 | 清 魏源《筹海篇 议守上》:“今议防堵者,莫不曰:‘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不知此适得其反也。” | 
| 衣敝履空 | 东汉·班固《汉书·鲍宣传》:“唐尊衣敝履空,以瓦器饮食,又以历遗公卿,被虚伪名。” | 
| 截然不同 | 鲁迅《坟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 
| 足不履影 | 《孔子家语·弟子行》:“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礼,往来过之,足不履影。” |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 
| 续凫截鹤 | 语出《庄子 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 
| 适可而止 | 先秦 孔子《论语 乡党》:“不多食”宋 朱熹集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 
| 履舄交错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 |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 《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 
| 适逢其会 | 唐 薛用弱《集异记 李子牟》:“子牟客游荆门,适逢其会。” | 
| 无所适从 | 宋 姚宽《西溪丛语》:“观古今诸家潮之说者多矣……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 
| 步履维艰 | 清 刘坤一《奏疏》:“臣自上年秋间,时患腰痛,两腿无力,步履维艰。” | 
| 趾高气扬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 
| 衣弊履穿 | 西汉·刘向《说苑·善说》:“君将掘君之偶钱,发君之庾粟以补士,则衣弊履穿而不赡耳。” | 
| 西装革履 | 孙犁《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这位‘管乐’西服革履,趾高气扬。后来忽然低头丧气起来。” | 
| 截镫留鞭 | 唐·冯贽《云仙杂记·截镫留鞭》:“姚崇牧荆州,受代日,阖境民泣,抚马首截镫留鞭,以表瞻恋。” | 
| 不衫不履 | 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